[摘要]原本在国外学医,读到大三时不顾父母的反对回国,重读高三重新高考。昨天,在湖北工业大学2016级本科生报到现场,记者见到了一名23岁的“海归”小伙王超,即将就读该校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从国外名校退学 回国重考再上一本 海归新生为心仪专业“从头再来” 记者李芳 通讯员陈凌 张应韬 原本在国外学医,读到大三时不顾父母的反对回国,重读高三重新高考(精品课)。昨天,在湖北工业大学2016级本科生报到现场,记者见到了一名23岁的“海归”小伙,他叫王超(化名),即将就读该校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为了读到理想专业,我不后悔自己的选择。我愿意从头再来,而且一定会比从前学得更好。”王超说。 从北京考到 国外名校读大学 戴着眼镜、身高1.8米的王超,看起来和普通新生一样,但当他开口讲起自己的经历时,发现他与同龄人相比,更成熟、踏实。 这些既是因为自己走过的路,也与家庭有关。王超来自北京一个高知家庭,母亲是一名外语(课程)教师,父亲是北京一所知名大学的博导。 高中时,王超向往念医科,希望帮助到有需要的人。2011年初,他如父母所愿收到了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攻读护理专业。 上大学的费用,一年要花10多万,为了让他有更好的学习环境,父母还专门为他在加拿大安排了校外的住房。2011年5月,王超开始了独自在异国求学的生活。 大三退学回国 考上理想专业 刚开始,他念的是高级护理专业,大二又转到营养学。尽管英语(精品课)成绩很好,但医学类的专业术语对他来说就像天书,只有攒到课下再去查每个单词的意思,才能知道老师课上讲的是什么。考试成绩最好的时候,也只得到B+(相当于国内80-85分),而同班同学都是A以上。 在国外读了几年,与班上同学大多没有说过话,他所在的班上没有中国学生,虽然也尝试过和语言不通的留学(课程)生交朋友,王超感觉融不进那个“圈子”。他的学校在曼尼托巴省温尼伯市,冬天最冷的时候零下40多摄氏度,凛冽的寒风让刘超更加感到寂寞。 2015年3月,王超回国后,和家人商量决定参加高考。除了在北京二十二中当插班生外,其余时间都在清华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自习室“刷题”。刚开始,数学只能考30分,后来是50分,直到高考前两周,王超就能稳定在100分以上了。 今年高考,王超被湖北工业大学录取,“受了挫折不算什么,只要能站起来,拍拍身上的土,还是能走好未来的路。”王超说。对于儿子的选择,王超父亲昨表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们夫妻尊重孩子的决定,也相信他会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取得好的成绩。 (长江网-武汉晚报)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近三千本科新生人大报到 中西部新生近六成
·山东大学学费两年翻一番引发舆论关注 校方回应
·国外名校退学回国重考再上一本:为读心仪专业
·北大首次研发学生资助APP 以防电信诈骗
·郭俊辰现身北京电影学院报到 渴望校园爱情(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