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陆续出台高考改革方案,这些省份的改革方案也有不少共同点:不分文理,实行必考科目与选考科目的“3+3”模式;合并本科录取批次;外语和选考科目可报考两次等。 “小白鼠”如何不迷茫 “我觉得自己就像‘小白鼠’,有些迷茫”,谈起高考改革,施灵脱口而出。虽然高考对她来说是两年之后的事,但她要在这个7月做出一个重要的决定:选择哪3门选考科目。 “家里人对新的高考方案一知半解,自己也不知道未来想干什么,妈妈和哥哥的意见永远不统一,只能哪几门考得好就选哪几门了。”她和班里的大部分同学都将考试成绩作为选择依据,心里却仍有顾虑:万一只是这次考试碰巧成绩好怎么办?自己到底擅长和喜欢哪些科目?大学应该选择什么专业?显然,在这道人生规划的选择题面前,一年的学习生活没有让施灵得出答案。 学校老师也知道,他们试着邀请各行业校友回校分享经验,建立实习基地、创新中心等让学生进行职业体验,请大学老师开设讲座等,但并没有让学生解渴。“和大城市的学校比,我们在这方面的资源挺欠缺的。”一位老师说。 对徐盼盼这样的高二学生来说,选考科目早已尘埃落定,更令她苦恼的是眼下的学习。她主动报名了4月举行的第二次选考,可班级气氛却不太理想:有好多同学不参加这次考试,不忙着复习。早自习的铃声响了,她坐在课桌前,却总是静不下心来,“考试的机会多了,但选考学考同时进行,作业量的负担挺重的。”徐盼盼有些害怕却又期待着明年4月的到来:2017年4月后,她将结束所有选考科目的考试,到时就可以全身心投入语数外的课程复习中。 资源难题怎么解决 学生的选择多了,可学校的配套资源却有些捉襟见肘。教师、教室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短缺。 以往的高考模式使得学校的教师资源相对稳定,但选择一多,不确定性就大了。“比如,今年选择历史为选考科目的学生特别多,现有的历史老师不够,我们去招了一批新老师,那么如果明年选历史的学生特别少,不需要这么多老师了,怎么办?总不能让老师闲着吧。”学生选课和教师需求的“潮汐现象”,令校长华康清很苦恼,“高考改革的大方向肯定是对的,但实践起来确实遇到了一些难题。” 对于一个县级中学来说,满足35种课程“套餐”中的27种已属不易。目前学校教师人数有限,高考改革后,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明显变大。现在,除了教授语数外科目的教师还是与以往一样负责两个班级的教学外,其他科目的教师,最多的要负责5个教学班。 也有一些学校由于师资等限制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只开放固定“套餐”,“实际上就是变相分科”,一位老师说。 教学管理如何优化 付增民是高二(8)班的班主任,也是有着15年教龄的数学老师。这个班级里的学生选择的3门选考科目是思想政治、历史与地理,等同于现行高考下的文科生。学生们的压力分散了,他的压力反而大了。 走班制打破了原先的固定班设置,给许多类似交作业这样琐碎的小事带来了难度,更别提班级管理了。“同学们的步调不一致,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都有差距。”付增民表示。组织考试也不简单,“3门必考科目与7门选考科目都要开考场,考试时间长度也不一样。”王新晓说。 付增民以前教文科班的数学,新高考以后,数学不再区分文理科,“对于我们班的孩子来说,数学本来就可能是弱项,这回内容和难度都增加了。”班里不少孩子在数学上花费了很多时间,仍然向他抱怨数学难,成绩提高并不显著,“对我来说,在数学的教学深度和广度上也要重新把握。” 文科类综合考试以往得满分的可能性极低,选考的“赋分制”使其成为可能。这个变化让有些老师觉得,“赋分制”缩小了学生间的区分度,造成了高端人才的扁平化。 离明年的“新高考”越来越近了,付增民们和徐盼盼们既期待又有些忐忑。 (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高考生物突出考查学科素养 试题将延续往年风格
·湖北2016年高考招生政策出台 今起取消三批录取
·河南高招规定公布 高考作弊或被判刑
·哈尔滨高考将只考语数外 “等级考”计入总成绩
·北京大学:教育供给从“配给式”到“供给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