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高考咨询 > 高考资讯 > 高考信息 > 正文
如何在高考备考中成为一名“学霸”
来源:
发布时间:2015-12-07 11:16
分享到:

[摘要]再牛的“学霸”也不过是学出来的,再低的分数也一样可以提高。所以,送给所有考生一句话:与其高考后追悔,不如此刻就努力!

  每年高考(精品课)成绩公布的时候,哭一批笑一批,惨淡一批灿烂一批,那些难过的人十有八九在恨自己不够努力。不过,再牛的“学霸”也不过是学出来的,再低的分数也一样可以提高。所以,送给所有考生一句话:与其高考后追悔,不如此刻就努力!

  方法决定成败

  用努力换取优异的成绩,在这里,方法决定成败。无论是应届生还是复读生,请大家树立一个正确的观念:高三,需要的是学科知识之间的整合,绝非量的单纯 积累。要想成为“学霸”,就必须在学习和考试两方面同时修炼“独门秘籍”。进入高三,你的思考方式必须从学转变成考。考和学的最大差异就是面对题目时的思 维方向。思维和努力没关系,和智力关系亦不大,它是大多数人潜意识中认识事物方式的体现,即看问题的角度。思维是可以点拨、训练的,俗话说就是“开窍”。 对考题来说,与其研究为什么,不如研究如何做。到高三还在研究为什么这么做的,是个学生;开始研究做题方法、解题入手点的,才是考生。

  模仿一些同学学到凌晨几点,每天做多少套题,做什么样的宏伟计划,如何在精神上给自己施压等,非但不科学而且不可取。因为不断加大知识的储备和做题的 数量,只能让你对知识点做到熟悉、熟练,但是达不到掌握和精通。这样的复习,会让同学们将分数提到一定程度就遇到瓶颈,再也提不上去了。就像大多数同学困 惑的那样:“为什么我已经很努力了,成绩却不见提高呢?”

  所以,高三的头等大事应该是整理学科知识体系、训练各科解题思维和临场答题技巧。

  给知识做减法

  考生要为每个学科找到一个做减法的策略,这样才能摆脱题海,找到解题的本质和规律。从知识层面来说,就是抓住核心考点;从学习方法来说,就是找到一条贯穿学科知识的线索。

  比如语文学科,有语言运用题、古代诗歌鉴赏题、现代文阅读题、作文题等。是不是每种题型都需要单独复习?有没有一条线索可以串联考试中的各种题型呢?

  语文的核心是词语,以词语为基点,从词语到语法结构,从语法结构到表现(修辞)手法,考生据此可以串联起字音字形题、语病题、现代文阅读题和作文题等。

  第一步:词语。比如“墨守成规”,为什么是“墨”而不是“默”呢?因为这个典故讲的是“墨子守成规”而不是“默默地守成规”。

  第二步:从词语到语法结构。根据意思可知,这个短语在语法上是主谓结构。由语法结构知识,考生可以判断“看了《中国好声音》,得到很大收获”的语病为缺主语。

  第三步:从语法结构到表现(修辞)手法。现代文阅读题中,有些句子是不符合常规的语法顺序的,如“大家都注视着这位新同学,高高的,瘦瘦的”跟常规表达不同,但没有错误,那问题在哪里呢?原来,这句话采用了倒装手法,考生也能据此回答出这句话的作用是强调。

  第四步:从分析到运用。《岳阳楼记》中的“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使用了对仗(对举),在古诗文阅读题中考生应该能够答对。明智的 考生还可以进一步将其化用到作文中,如:“秋风萧瑟,月落残云。我的城头飘扬着秦国的旗帜,我的宫殿飞扬着秦国的歌。”这便是佳句。

  再举一个英语(精品课)学科的例子:I had the film developed yesterday。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传统教学中,老师们往往单纯地强调词汇和语法。首先看词汇“develop”,词义为“togradually grow or becomebigger,stronger,moreadvanced”,也就是发展、变大、变强的意思;再看语法“have something done”,表示请某人做某事。好了,词汇和语法都没错,我们却翻译不了这个句子。难道翻译为“昨天我请电影(胶片)发展了”?

  在英语中,像develop这样的词非常多,如果总是单独记忆的话,不仅非常辛苦,而且遇到上述情况还没法做对题。如此,你离“学霸”的距离就越来越远了。

  跟中文一样,绝大部分单词都只有一个原始词义,经过成百上千年的演变,原始词义形成一个可以延伸的意象,所有的其他词义都统一在这个意象之下。如果用 这个意象来记忆这些单词,不但更容易记住,而且可以做到举一反三,活学活用。“develop”:发展、变大、变强,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而让照片发 展、变清晰,就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这句话的意思就可以翻译为“昨天我把照片冲洗了”。

  通过这种联想和发散思维,考生读懂了词义,进而了解句义,那么解答单项选择、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就不再是问题了,甚至还能将这样的句子用在书面表达中,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同学们请相信,记忆没有定式。考生不能局限于传统的记忆方法与记忆模式,而要突破考试必要性记忆的极限,做到最少、最精、最有效,才能轻松应对高考。

  标准化和客观性

  学和考永远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谁都无法取代谁。考生使劲儿背单词也未必能让自己英语考满分。相反,考生掌握了英语的答题思维,却有可能让自己即使看 不懂原文,阅读理解却全部做对。不要以为解题的能力通过大量做题就能提高,从普通学生变为“学霸”没那么容易,这是一门学问,考生必须得练!

  面对一道试题,“学霸”的思考步骤通常是:第一,题目需要求得的是什么;第二,要求得这个结果,需要哪些条件;第三,题干给出了哪些条件,顺利解答该题还缺少什么;第四,缺的这些条件如何找到。如此,解题的标准化思维过程就出来了。

  许多考生在浩如烟海的试题摧残下,已经丧失了思考的能力,面对“敌人”只能疲于招架。比如遇到圆锥曲线的试题,第一反应不是像“学霸”那样认真分析试 题,而是凭以前“练题”时的记忆,想当然地套用各种公式、定理,解到一定的时候才发现题目所问的问题与自己的解题方向是背道而驰的。考生不要奢望在考场上 做到平时练习过的原题,题目越是相似就越要当心陷阱,越要用标准化的流程去分析问题和条件,从而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当然,要成为一名出色的“学霸”,除了思维严谨外,还要抓住考试的本质,在考场上始终要保持“客观性”,即“别人没说,我决不能想当然地推测”。

  比如有人出一道题:“一天没吃饭了,我要大吃一顿。”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A。一天没吃饭,我饿了

  B。我正在大吃一顿

  C。我今天至少吃一顿

  选A的同学是习惯性主观,题目告诉你“一天没吃饭”就代表“我”饿了吗?题目字面上就没有饿了这回事,所以不对。选B的是没有根据题目字面意思去做 题,题目说“我”吃饭了没有?还没吃吧,所以这是审题的不客观。从字面意思来看,就是今天至少要吃一顿,这就是客观,所以答案应该是C。

  一句话,要跟着题目本身走,不要跟着以往做过的题目走。

高考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业内人士:高考使用全国卷省份少担责任  ·清华自招初试预计明年三四月报名 高考后考试  ·高中学考记入个人诚信档案 或影响高考  ·湖北1.9万人参加美术高考 画自拍难倒速成考生  ·高考改革后 技术教师缺口很大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