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高考咨询 > 高考资讯 > 高考信息 > 正文
考霸复读多为“名校情结”“理想专业”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7-25 23:25
分享到:

[摘要]刘丁宁,2013、2014,辽宁省文科状元,复读次数:1次,2013年入读港大,2014年考取北大,复读原因:偏爱北大中文系

考霸复读多为“名校情结”“理想专业”

  刘丁宁,2013、2014,辽宁省文科状元,复读次数:1次,2013年入读港大,2014年考取北大,复读原因:偏爱北大中文系

考霸复读多为“名校情结”“理想专业”

  刘秋实,2014年黑龙江省理科状元,复读次数:2次,2012年考取哈工大,2014年考取北大,复读原因:偏爱北大

考霸复读多为“名校情结”“理想专业”

  江焕波,2011年,入读清华,复读次数:1次,2014年考取香港城大,复读原因:专业不满

考霸复读多为“名校情结”“理想专业”

  周剑,2003年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高考()状元,复读次数:3次,2006年入读华中科大,复读原因:不及格被退学

考霸复读多为“名校情结”“理想专业”

  陈一天,浙江嘉善县高考文科状元,复读次数:3次,2009年考取复旦大学后复读,复读原因:想圆北大梦

  新京报记者梳理15个曾引起媒体关注的“考霸”案例,发现“北大清华名校情结”“追求理想专业”对学霸们选择复读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新京报梳理近年15个考霸案例,7人为状元复读,10位考霸考上清华北大

  两名状元复读被指“职业考霸”

  新京报记者梳理15个曾引起媒体关注的考霸案例中,其中7人为状元复读(含省、市、县状元),4人系复读后成为高考状元。从复读结果看,有10位考霸考上了清华北大。1人考上香港城市大学,1人考上华中科大,其余人未知去向。

  一状元从复旦北大清华退学后复读

  新京报记者发现,15位考霸中,5位考霸均因有“北大清华”情结复读,4位是追求喜欢的专业而复读,3位是为了考上“北大清华”中的“理想专业”而复读。

  其中,有“清华梦”的吴善柳复读次数最多,达到10次;今年黑龙江省理科状元刘秋实为了实现“北大梦”则经历过复读两次,今年才圆梦。

  德州齐河县高考理科状元陈一天则为“清华梦”从同济大学退学复读两次,最后一次媒体报道的复读情况显示其暂未考上。

  由于部分考霸复读次数多,其中的2人还被质疑为“职业考霸”——为赢取学校及当地的高考奖励而不断高考。

  如复读3次的浙江嘉善县文科状元陈一天,曾考取过人大、复旦,但都没有入读。面对质疑,陈一天回应媒体称因“北大梦”而不断复读。2010年他再次高考,媒体报道其分数考取北大较难。

  2005年南充市理科高考状元张非(后改名张空谷)曾因从复旦、北大、清华等三名校退学后3次复读引起质疑。

  2007年,他以高分再次考入清华大学(),他回应质疑时表示,其不断退学是因为“迷恋网络导致成绩不及格被退学。”

  湖北安徽最盛产高考复读状元

  新京报记者从15起考霸案例中发现,考霸案例最多的是湖北省,共有3个。其中王攀考取武大后因“清华梦”复读,2009年以宜昌理科状元身份考入清华大学。

  据中国校友会网所发布的《2014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显示,在中国校友会网调查到的2009-2013年中国各地区高考状元中,从高考复读状元的地区分布来看,湖北高考状元中复读生人数最多,有5人,居全国首位;安徽有4人,名列第二;山西和重庆各有3人,并列第三。

  对此,21世纪教育科学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2008年,复读率在地区上的差别比较明显。平行志愿实行以后,高分落榜的学生已经大幅减少了。总的来看,还是中西部等欠发达地区更高,越是发达的地区复读率越低。因为在欠发达地区,升学是考生比较容易实现成功的途径,如果上二本以后还是很艰难,而北京、上海等地的考生就算上二本也没关系。

  专家:板子不应

  打在学生身上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对记者介绍,因名校情节而复读的现象已经存在多年,“上大学独木桥”变成了“名校独木桥”。而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高等教育本身把高校分成三六九等。高校的等级化管理为社会划分高校优劣提供了坐标。不同等级不仅占有的资源不一样,考研究生就业都会受到影响。

  此外,他认为,高考填报志愿的方式也存在缺陷。虽然有的地区实行了平行志愿,但考生还是只能拿到一张录取通知书。考生在报考志愿时还是存在很大的博弈成分,很难在学校和专业之间两全。

  “归根结底,是不健全的高考制度导致了这几种畸形的高考状态。”他提议,如果我们也能双向选择、多元录取,学生拿到几张录取通知无后顾之忧后再选,对学校的满意度会得到提升;自由转学制度,进入学校不合适,可以根据当年高考成绩及最近课业表现转到其他学校。

  对于高分生挤占教育资源的说法,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个别学生的选择对高考秩序的影响不大。“现在高考的录取比例已经超过75%,所以个别学生的选择影响远远降低。”

  “考多少次是学生的权利。”熊丙奇认为,“板子不应该落到学生身上,应该在制度上调整,使制度保证考生在高考录取中的选择权利。”

  案例1

  原因:不满专业

  从清华退学考取港校

  江焕波:只想学物理

  7月20日,武汉考生江焕波收到香港城市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最近,他在准备香港学生签证的材料,也许还会开始学习一些广东话。

  三年前的夏天,江焕波曾收到的则是清华大学机械自动化专业的录取通知书。时年,他考了678分,但为减轻家庭负担,江焕波选择了清华大学的定向班,学费虽然优惠,但一旦毕业必须到定向企业服务5年。

  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江焕波说,在报考清华的时候,自己就想读物理。但是当时分不够,所以报了机械自动化专业。

  然而在就读清华大学后,江焕波越来越意识到自己对物理学的喜爱。慢慢地,他萌生了退学再次参加高考的想法。

  去年11月18日,江焕波彻底告别清华学子身份,成为武汉国华复读学校的一名复读生。

  他对记者回忆,重回高考阵营,对他而言“不会有很大的压力,比较自信。”江焕波所在的复读学习的校长刘邵阳对新京报记者介绍,江焕波并不浮躁,自觉性很好。与别的学生不同的是,江焕波作息规律,并不熬夜。

  而在这个复读过程中,江焕波不再如三年前“非名校不上”的心态,他说,他所明确的是自己要学物理,而不一定非得要上哪个学校。

  如今,即将赴港学习的江焕波说,其实现在感觉和以前上大学的感觉差不多,也很兴奋。而这次不同的是,要去读自己想学的东西,心里感觉更踏实。

  案例2

  原因:名校情结

  从武大退学考入清华

  王攀:奔着清华名头去

  曾考入武汉大学( 招生办),却在38天后退学。随后在一年后摘取2009年宜昌市理科状元,进入清华大学。

  回忆起在2008年退学的决定,现在已从清华大学毕业的王攀对新京报记者说:“只能说当时年纪小,太任性。”

  2008年,王攀以635分被武汉大学电气工程系录取。然而,在他看来,这只是高考失利的成绩。当时他已做好了不填报志愿的打算,后来在父母的劝阻下,仍然去武大读了一段时间。

  然而,王攀只在武汉大学读了38天就选择退学,重回母校当阳一中复读。对于这个决定,王攀对记者解释,小时候就挺向往清华,而清华的吸引力主要是来自于长辈的灌输,自己其实从未到过清华大学。

  在2009年成为宜昌市理科状元之后,王攀顺利进入清华大学学习电气工程。在去之前,王攀说,自己是“奔着国内最好的理工高校这个名头去的”。到了清华后,老师、同学、校园都很不错。

  对于近期多个高分考生退学复读的现象,王攀说:“这些都是个案,每一个选择的人所面对的情况都是特殊的。”

  本版稿件采写/新京报记者李丹丹

  见习记者陈瑶郭永芳实习生杨雨奇

(新京报)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广西普通高招一本两个批次录取新生近2.4万人  ·青海2014高考录取一本院校实际录取6400人  ·大学录取通知书拼个性:校长推荐书单  ·西藏2014年高考提前批单独录取本科新生905人  ·福建本一批录取结束 264所院校录取35952人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