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如何让更多孩子获得“起跑线”上的公平?破解“择校热”该抓住什么关键词?我们该如何推动高考改革?教育民生话题在两会上格外受到关注。 焦点热议 如何让更多孩子获得“起跑线”上的公平?破解“择校热”该抓住什么关键词?我们该如何推动高考()改革?教育民生话题在两会上格外受到关注。 【报告摘录】 大力发展学前教育 【热议】“政府工作报告把学前教育列为今年要办的10件民生实事之一,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实行免费一年学前教育,改造新建中小学和幼儿园校舍600万平方米。作为来自基层的委员,看到政府这样重视学前教育真的好开心。”省政协委员、无锡市实验幼儿园园长叶岚语带欢欣。 从2011年开始,我省实施学前教育5年行动计划,3年来全省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800所左右。目前全省已有2869所省级优质幼儿园,有94个县区的省级优质幼儿园比例达到60%以上,全省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8%。 尽管如此,“入园难、入园贵”在一些地方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全省公办幼儿园占比不高,只有65.2%,普惠性幼儿园供不应求。“现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无疑给那些受到‘入园难、入园贵’困扰的孩子和家长带来了福音。”叶岚表示,如果能把学前教育投入纳入财政预算,学前教育经费将会更有保障,这件民生实事也会办得更好。 【报告摘录】深入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热议】“只有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才能真正缓解社会关注的‘择校热’。均衡的关键则是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发展好每一位老师。”南京市琅琊路小学校长戚韵东委员感言,政府要加大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力度,“一个好老师会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带进交流的学校,引领更多的老师,所以教育均衡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均衡配置”。 教师交流难如何解决?戚韵东介绍了她所在学校的做法:自主申报与学校推荐相结合,即让老师根据居住地的远近,自己申报想交流的学校,学校再适当统筹安排。“采取这个办法,基本上实现了教师愉快交流。” 苏州田家炳实验初级中学校长黄裴莉委员坦言,教育主管部门想了不少办法推进教师交流,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如果把教师从‘单位人’变成‘系统人’,难度将会大大降低。”黄裴莉解释说,老师们“单位人”的观念根深蒂固,如果变成了“系统人”,在这个学校工作几年后,再到另一个学校工作几年,老师们就会比较容易接受。 【报告摘录】改革完善考试招生制度 【热议】“最近报纸上对高考改革谈得太多了,其实高考作为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最主要的还是要公平公正,每年那么多人参加高考,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满意,不要忽略了高考选拔人才的功能,所以我想谈点高考外围的问题。”省常州高级中学校长张耀奇委员讲话很实在。“讲句极端的话,不考摇号最轻松,这样做行吗?再说如果你没有实力,就是进了清华也学不好。” “如果一个工人也可以考公务员(),大家还会拼命去参加高考吗?如果用人单位包括高校进教师不过分看重‘出身’,大家还会拼命往重点大学挤吗,所以高考改革不能单兵突进,而应该综合考虑。”张耀奇如是向记者解说高考外围问题。 “公平不是绝对的。”苏州第十中学校长柳袁照委员认为,每一种招生制度都会有弊端,在具体实行当中会暴露出各种各样的不适应,一方面是方案本身存在局限,另一方面则是社会和教育都在发展,方案需要做相应调整。 柳袁照表示,当下学校、老师、家长总体上都比较功利、比较看重分数,希望新的高考方案能够尽最大努力不让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做法“钻空子”。 本报记者 蒋廷玉 作者:蒋廷玉 (新华日报)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2014湖北语数英高考考纲“变脸” 考点略有变化
·海南省300余考生初审符合“异地高考”最低标准
·辽宁高考音乐舞蹈类专业统考成绩公布
·北京高考英语单词量2015年将降回两千余个
·高考文科火热背后的“难言之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