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15日召开的201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透露,教育部将出台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 “总体方案”和关于高考()、外语一年多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考试招生违规处理等5个配套“实施意见”。每省份将于今年上半年出台改革 “实施方案”。(1月16日 《中国青年报》) 考试招生制度 “马上改革”的消息,是一个期盼已久的“好声音”。从已经获知的信息看,总体方案与实施意见的轮廓,既有顶层设计的“高屋建瓴”,又有民意发酵的“脚踏实地”。纵观之,是典型的“一揽子工程”,对一系列利害关系错综复杂的问题进行“集中解决”。 高考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现行的高考制度,由当初的“次优选择”,退化为“次劣选择”。恢复高考制度至今已三十多年,风雨兼程,不可否认,高考制度在选拔与培养人才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内含一定程度的公平正义,起码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实现了 “奋斗18年,与城市人坐在一起喝咖啡”的平等待遇等。但是,我们必须清楚清醒地看到,高考的制度性弊端越来越明显:一考定终身,百万人挤“独木桥”,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人才培养多元化的“瓶颈”,此外,还有高考经济的过热,高考腐败的滋生等问题。 高考改革,寻求“最大公约数”。“把最大公约数找出来,在改革开放上形成聚焦,做事就能事半而功倍。”寻求 “最大公约数”,既是一个寻找“主要矛盾”的过程,又是一个“抓主要矛盾”的过程;既是一个民意沸腾、民智活跃的过程,又是一个尊重民意、吸纳民智的过程;既是一个公众聚焦高考制度改革的过程,又是一个 “功夫还在高考制度外”的过程。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与监督权务必贯穿于高考改革全过程,也只有“开门改革”,实现官智与民智的 “1+1>2”,才能产生最大共识,寻求到“最大公约数”。 (青岛日报)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北京2014高考改革亮点解析 数学不会退出
·文科奇才止步高校自招笔试 高校青睐门门拔尖
·江苏将构建“多元录取”高考招生模式
·清华等6高校推自强计划 寒门学子最多优惠60分
·高考改革“开弓没有回头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