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2016年高考()将降低英语权重,总分由150分减至100分的消息引发热议,社会各界纷纷投赞成票。实际上,早在2009年我省高考专家就曾建言“削弱英语在高考中的地位,分值降到100”,与如今北京高考新政不谋而合。 罗金远,湖北省教育考试院调研员,著名高考研究专家。2009年1月7日,罗金远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科学确定高考外语科赋分”的署名文章,当时在教育界引起较大反响。四年后,他的建议将在北京2016高考中实现,他本人再次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不少同仁给他打来电话,跟他开玩笑“简直是神预测啊”。“高考英语被拉下‘神坛’是大势所趋。”罗金远接受楚天金报记者专访时说,我国现行高考科目中外语与语文分值都是150分,这种平分秋色的做法不科学、不应该。 他在文中建议:保持高考科目结构不变,改变学科赋分值:分值由150分调减至100分。罗金远对英语科目的另一个建议也被当时教育界评价为“另类”:英语由学校考试转由社会机构考试,实行等级制,并记入考生学籍档案,作为高校录取的必备条件或参考条件。 2013年1月,教育部()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研究英语科目一年多考的办法”。10月,北京率先响应,推出高考改革方案:2016年起,英语由150分减为100分。英语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按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与此同时,江苏也在酝酿高考英语改革,有消息称2016年起英语将一年两考,实行等级制。京、苏两地的新政与罗金远的观点不谋而合。“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重外语、轻母语的现象非常严重。”罗金远说,学生把大量时间花费在外语上,长时间、高强度的外语训练使其思维方式发生异化,说起母语来磕磕碰碰,写汉字不是“缺胳膊”,就是“短腿”。他认为,外语“热”,根源在于现行的高考赋值。在他看来,母语和外语在民族历史文化传承中扮演的角色不同。母语是本民族历史文化的载体,外语是他族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两者不同根,因而在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传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完全不同。从实用性来说,出国留学 () 固然需要掌握外语,但留学归国的是多数,在大部分情况下都在母语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使用外语的机会少之又少。“除了中国,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高考把另一个国家的语言当做必考科目,并跟母语相提并论。”罗金远称,这对中国来说是件掉面子的事情。(《楚天金报》记者 刘辉) (荆楚网)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北京中高考改革方案年内正式出台
·教师称语文考试评价方式不改 语文课难免抠字词
·北京高考改革征意见结束 家长忧北大清华更难考
·网友吐槽数学无用滚出高考 数学老师叫屈魅力无
·专家4年前提出高考英语降分 当时被评“另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