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高考()改革的报道吸引了社会广泛关注。先是有媒体报道江苏酝酿新的高考改革方案,拟取消“小高考”加分,高考英语将不再计入总分。但随即江苏省教育厅官方发布消息对此辟谣。然而,人们对于高考是否应当考英语的热议并没有停息。 不可否认,目前的英语教育目的不是在培养语言工具的使用,而是服从于学生应付高考的需要。不然,那么多中国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学了十几年英语之后,为什么仍然无法熟练地利用英语听说读写,遑论以英语为背景思考问题? 对于学习英语,南京大学(招生办)冯端院士在回忆自己的求学经历时曾提到,在20世纪40年代,国立中央大学物理学课本是英文原版教材。不掌握英文就无法上课,留洋归国的教师和外籍教授多会用英文授课,学生们要听得懂英文,看得懂课本才能上课,记笔记也是用英文。英语不是专门的课程,而是学生们学习的工具。 冯先生的回忆并非是个例。在《听杨绛谈往事》一书中也有记述,在清华相识的杨绛与钱钟书,互相推荐英文书,通信用英文,钱钟书还用英文写小说、散文。英语除了是学生们学习的工具,更能让一些热爱文学的学生,通过深入学习,感悟异国语言之美。 几十年过去了,今天的大学生却很少有机会以英语为语言工具学习专业课程。在大学校园里,英语意味着考试,意味着四、六级证书。在教学训练服务于考试的教育范式主导下,学生们既无法把英语作为工具掌握,以英文为媒介了解其他国家的技术文明与思想精神,也难以深入阅读经典,完成量的积累和质的升华。因此,英语的教学和考试模式必须改革。 然而,呼吁高考改革,不等于取消英语考试和英语教学。类似于江苏“高考英语将不再计入总分”的传言,极容易被误读为“高考不考英语”,进而放大成“英语教育没有必要”。我们不能走向另外一个错误的极端。高考和教育改革,其重点应当是教育内容、教学方式及考核形式的改革,应当让英语作为语言工具的教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让学生掌握一门语言的工具,而非参加考试的技能。 高考是保障公平合理的选拔考试。形式的合理,不代表内容的合理。“不考英语”不是目的,改进教学方法实现教育目的才是改革的正确方向,让语言教育回归本位。多年来,人们对语文教育的诟病,并不少于对英语教育的指责。该改的,不单单是英语。因此,我们在不断改进高考制度的时候,也应当考虑语言教学的改革。武黎嵩 (光明日报)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父母望女成凤高二女孩每天1点睡 三次尝试自杀
·山东2014年高考取消外语听力 江苏也在调研
·北京市2014年高招七类考试时间确定
·港大退学状元月考全校第三 其父压力很大
·高考改革引社会关注 媒体吁须让语言教育回归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