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以白岩松的个人经历来说,有谁能想到一个曾在班里成绩倒数的人,在三十多岁时就已抱得“中国金话筒奖”,以及后来的“中国十大杰出青年”、长江韬奋奖和中国电视榜 “最佳时评节目主持人”奖? 接着,他用了一年的时间,从倒数的位置追到了全班前10。在最后一个学期的模拟考试中,如果不算上外语,他的成绩总分在全班就是“第一、第二”。 聊到这里,白岩松特意强调说:“我不觉得这可以让其他孩子借鉴,因为我是文科,可以完成这个逆转,理科可能很难。” 更为重要的是,白岩松有着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规划,而不是没头绪地复习。 对文科生来说,不需要做过多的练习,所谓复习就是看书和背书,白岩松的方法是,把语文书、历史书、地理书等所有需要复习的书全都钉在一起,然后计算着日子,在高考前,每天需要看多少页,只要今天看完了,扔下课本就出去玩。 计划一条一条地落实,高考前,白岩松从头到尾看了4遍,“我不认为这是我有毅力的表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了计划然后按照计划去做是很简单的事情,因为,当你量化之后,目标感强了,这比你糊里糊涂傻看要轻松得多。”后来,他以全班第8名的成绩考上了当时的北京广播学院(现名中国传媒大学( 招生办))。 那一年,他所在的班级拿了内蒙古自治区“四个第一”,“一个总分第一和三个单科第一”。高考复习时,班里同学常常在课间“彼此发难”,考的内容却是“课文以外的东西”,比如说“正文下面的各种注释”,白岩松说,“在这样一种充满乐趣和友谊的环境中,你作为一个个体,也会学得非常有劲儿。” 回过头看高考,白岩松曾经对母校的师弟师妹这么说:“为了让别人看到你卓越的才能,你必须先拥有优秀的成绩。如果你说,我现在有很多卓越的才能,只有学习成绩不好,那么,在目前这个年龄段,你就拥有不了让别人接受你的机会。所以,我们要清醒地意识到,在我们读初中、高中、大学时,我们的才能要透过我们的学习成绩去展现出来,尤其在高中阶段。” 爱读闲书的狂热分子 与“不爱看课本”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从识字开始,白岩松就是一个爱读杂书的“狂热分子”。 1980年代,文学热席卷中国。《人民文学》、《收获》这些纯文学期刊,都达到了百万份的发行量,白岩松的中学时代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度过的。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2013年北大高招录取结束 共录取本科生2761人
·宁夏二本院校第二次征集志愿今日中午结束
·疯狂骗钱 虚假大学何以成打不死的“白骨精”
·云南少年身患怪病 十几年艰难自学考上一本
·河南省本科一批66所院校征集1551个志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