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年高考()临近。那一年,我们或许都曾经历过高考,是让你咬牙切齿还是热血沸腾?有人说,没有经历高考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在距离高考已经不到10天的这个时刻,让我们来听听正在经历或已经经历高考的少年们的高考故事。 “考一本不是唯一选择” 2013年5月28日,距离高考还有10天。小雪(化名)一抬头就能看到教室黑板上的数字“10”,耳边则不自觉地响起爸爸的声音:“以前成绩那么好,你总不能连个重本都不能上。”她害怕被拿来与上了一本的表姐比,这让她感觉“心发慌”。 1995年出生的小雪就读于祁阳一中。今年4月底,她在学业水平测试中考[]了850分,去掉生物、物理、化学三门理科成绩,文科总分589分。 从进入5月开始,小雪经常失眠。5月22日的模拟测试,她只考了472分。这段时间她的成绩一直不稳定。班主任因此每周找她谈话,给她做思想工作。 从初中开始,小雪成绩就一直不错。高一时,她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复旦大学[]。高考进入倒计时,全家都开始围绕她一个人转:爸爸频繁打电话来监督,伯伯经常询问她的学习成绩,妈妈也为她辞掉了工作专门在校外租了房子陪读。然而,她却感觉有压力,使不上劲。 22日的模拟考试,小雪没能考过成绩一直不如她的同桌。这让小雪感觉“备受刺激”。在这之后,小雪每天早上5点40分起床,6点20分上早自习,晚上9点40分放学后,她回到家还要学习到晚上11点。 白天上课,为了防止自己睡觉,小雪甚至会用笔戳自己。 距离6月7日高考越来越近,小雪还是会担心自己考不上一本,但是“考二本还是有底气的”。最近,她的情绪也慢慢稳定下来,小雪说,感觉自己现在的心很静,“考一本不是唯一的选择,选好专业更重要”。 随着政策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像小雪一样今年参加高考的95后考生面临更加多样的选择。不少家庭条件好、成绩优秀的学生高中直接考取国外的大学;此外,以今年为例,湖南的考生人数虽然比去年增加了1万人,达到37.3万人,但湖南高校(普通本科以及高职专科)今年录取计划也达到了30.33万人。考大学不再需要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描述,而且越来越多的“开明”家长[]也不再要求孩子一定要考名校。 复读两年考上大学 2008年5月的一个下午,当校外餐馆老板将一张4000多元的账单甩在刘明(化名)和他朋友面前时,他顿时傻了眼。当时,距离刘明高考,不到一个月时间。 刘明读的是寄宿学校。从高一开始,他就和同班的两个室友晚上偷偷翻墙出去泡网吧,下馆子。没钱时,三个人就向餐馆老板赊账。他不曾想到,会有4000多元。这笔钱,即便三个人分摊,每个人也要还1300多元。对于当时的刘明来说,这并不是一笔小数目。 这件事惊动了校方。刘明的妈妈被老师叫到了学校。刘明的爸妈都是农民,一个月的收入才1200多元。为此,他妈妈一次性给了他两个月的生活费,一共2000元。还完餐馆的钱,刘明开始了每天早晚只吃一个包子的生活。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高考。这一年,刘明考了497分(当年一本分数线:理科536分,文科581分)。 “(如果)上一所这样的(二本)学校,对得起爸妈吗?”全家在讨论填报志愿时,刘明的爸妈没有说什么,大伯的这句话刺激了刘明。 2008年下半年,19岁的刘明走进了沅陵县文化补习学校复读。然而他的成绩并没有起色。他也依旧是网吧的常客。2009年,刘明高考的分数甚至比第一次还低了20多分,只有473分(当年一本分数线:理科534分,文科554分)。 面对这样的分数,刘明的脑海中始终浮现着一幅画面:在离这次高考还有一个多月的时候,刘明晚上11点从学校回到家,却意外发现爸妈还没回来。11点半,身上沾满泥巴的爸爸推开家门,放下农具转身就去洗澡。满脸汗水的妈妈瘫坐在椅子上,甚至没有力气说话。刘明告诉记者,那是他第一次仔细打量妈妈,他觉得应该为家里面承担些什么。 2009年下半年,刘明再次走进同一所复读学校。2010年高考教材改革,数学教材中最令刘明头疼的排列组合被删减,厚厚的英语和数学教材变薄了。高考英语比平常模拟考试还要容易,他考了110多分;此外,数学考了120多分;最后总分是579分(当年一本分数线:理科567分,文科578分)。刘明至今还记得,那一天妈妈在听到分数时开心的笑声。 “读大学是人生的转折点” 瞿永峰,今年29岁,2002年参加高考。在他脑海中,印象最深刻的是11年前的春末夏初,小纸条到处乱飞的晚自习教室。在手机还不够普及,微信还没有出现的时代,同学们只能选择“传纸条”这个最原始的方式来消磨漫长的晚自习时光。 “当时只要是可以写字的地方,草稿纸、作业本,都可以用来写纸条。趁着老师喝茶、上洗手间、看手机的时候,都会丢纸条或者传纸条。”瞿永峰说,纸条上的内容从八卦到个人理想,什么都有。他还记得,自己曾在纸条上和朋友约定谁高考分数高,谁就请客吃肯德基。 瞿永峰当时所在的班级是理科重点班,他说自己的成绩属于“中等偏上,一般是班上前20”。他相信自己能够考上一个大学。但对于以后,比如选什么专业,做什么工作,瞿永峰并没有很明确的方向和目的。 1999年开始,基于解决经济和就业问题的扩大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人数的教育改革政策,标志着高校扩招时代的到来。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瞿永峰并不担心自己考不上大学。“大学扩招,进大学肯定没问题,但能否进入理想的大学就是另外一回事了。”瞿永峰认为,选学校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选专业,“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上清华[]、北大,选一个好专业更重要”。 2002年,还需要估分填志愿。瞿永峰当时想要填报化学专业,但家里人却认为这个专业不好就业,不赞成。最终,他选择了医学专业,并进入师大医学院学习。“读大学是人生的转折点,因此包括选学校、选专业,都会参考家里人的意见。”瞿永峰说,与以前相比,现在基本上是只要愿意就会有大学读,“当时的自己清楚地知道,一定要读一个大学,在大学里对生活有了新的希望和憧憬”。(记者:杨杰妮 实习生 李亚平) (潇湘晨报 :杨杰妮 李亚平)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安徽“异地高考”政策放开 300多名考生受益
·80后90后高考考生:致终将或已经逝去的高考
·男生高考前最想对父母说:想痛快玩游戏
·高考故事:复读两年考一本或不再重现
·武汉公布60个高考考点 考点比去年减少2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