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政协委员、广州大学教授杨木壮的一则建议在网上引起争议:高考()应该将375分设为 “最低录取线”,低于375分的不予录取。理由是:“低分考生不适合读书,不是说他素质低,而是更适合干其他工作,如技工等。” 这条建议是由《南方都市报》报道的,经其官方转发后,迅速成为网络热议的话题。大家质疑,分数是否可以作为学生选择教育方式的决定因素?学生应该如何选择自己的求学之路呢?本报官方微信对此进行调查。 【教授】 四理由解释设置“最低录取线”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杨木壮教授这样解释“最低录取线”理论出台的原因: 首先,分数低的学生可能更适合干其他的工作,如技工。 其次,低分学生只能考取质量不高,但收费很高的学校,给家庭造成负担。 第三,低分学生大学毕业后,往往没有技能,难以应对激烈竞争。 最后,这些学生容易“眼高手低”,在城市中不利于社会稳定。 【反对】 人人都有一个大学梦 分数划线不应一刀切粗鲁阻碍考生大学梦 在微信调查中,网友对此建议褒贬不一。多数持反对观点的网友认为:低分的原因有很多,分数不能说明一切。 网友@熊猫@肩上蝶等网友列举了低分考生的几种情况:不好学、偏科、考试失常…… 然而,偏科恰恰说明其在某一方面有天赋,考试失常则不能代表考生自身水平,因此,以高考的一次考试结果决定考生的前途并不合理。“每个学生都有上大学的梦想。”网友@小Q说,分数一刀切多少有些简单粗暴。“实践证明,很多读专科的同学一样有能力读研究生。”网友@浅眠如是说,在她本科学习期间,一位专升本的同学与她一同参加了201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并终被录取。“人的潜力不由高考的成绩决定,厚积薄发者太多了。” 学校平台决定高度大学经历必不可少 而在一些网友眼中,相较于技术类专业院校,大学是一个多元化价值并存的高层次学习平台。“大学毕业生与较早步入社会的同龄人有很大的区别。”网友@羽儿希望给每个人一个大学深造的机会。 “关键是见识的差异吧。”网友@羽儿讲了他的经历。@羽儿是一名大学生,在他的初高中同学里,有一些并未考上大学。“可能是他们过早进入社会的缘故,在聊天的时候总有缺乏共同语言的感觉。”他认为,大学的价值不仅仅是知识量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学校的氛围,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熏陶,提高自身修养。 “平台决定高度,大学生往往享有技术专科学校不具备的优势资源,包括教学质量、人脉资源等,所以,在就业大军中,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上。”因此,网友@熊猫建议,大学生的当务之急是提升专业技能和自主创业的能力。 【赞成】 术业有专攻适合更重要 高校资源应合理利用分数划界仍相对公平 调查中,也有一些支持的声音。 网友@fanny认为,高校有本科与专科的区别,就是满足考生水平多层次的需求设置的,所以,差别入学,有利于“合理分配资源,因材就学。”网友@tree先生也赞同这一观点,“如果所有人都脱离自身情况,盲目追求大学生活,不仅难以学有所得,而且是对大学资源的极大浪费。” 网友@矛矛讲了自己的例子。她学习成绩不好,但她并不为自己上不了大学而难过,她坚持认为,“天生我才必有用”“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她说,母亲比较支持她发掘自己的爱好,相信即使在专科院校也能做出成绩。“在目前条件下,通过分数取才还是一种较为公平的选拔方式。”很多网友认为,虽然高考一试定乾坤很残酷,但没有比分数更客观的评价标准了。所以,暂时没有机会深造的学生,可通过专升本、自考等多种途径改变命运。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技工一样创造社会价值 一些网友提出了“刻板印象”的概念:人们总是将本科和专科甚至职业培训学校截然对立,认为它们之间有高下之分,其实这种观念并不合理。大学生并不天然比技工高人一等,不同层次的学校教育培养了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他们为社会创造的价值是平等的。 因此,网友@樱花茶说,“杨木壮教授的建议并不存在对技术工种的歧视,而是认为术业有专攻,高分者可能更适合做学术,低分者也许更需要一技之长罢了。”所以,每个考生都必须认清自己,找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求学之路。“高分也不应该成为学生做选择时的束缚。”网友@大眼睛不想说话觉得,如果考生自身有特别的爱好,如舞蹈等,也没必要因为自己成绩优异而选择学术之路。 如果人们能够坚持自己的爱好,做精自己的专业,一样是值得尊重的选择。 本报记者郭佶欣来源郭佶欣) (山西晚报)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南科大在安徽招生或超30人 已有430多人报考
·北大清华人大学科排名前三 评估不再只看论文数
·高考不达375分以上 教授劝你别上大学了(图)
·四川:自主选拔录取入选考生须参加高考并公示
·北大招办主任称 不在意高考状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