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15岁的江西籍女孩占海特,为了争取在上海的中考权利,努力抗争而被辱骂为“蝗虫”时,远在北京的一名黑龙江籍女孩,也正在为自己高考()报考问题伤心落泪…… 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进城务工 人员随迁子女——这个身份令她们丧失了在所在城市中高考的权利,至少目前,在许多城市,依然是个瓶颈。 10年前,教育部的一纸政令,解决了她们在父母所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10年后,当她们面临高考问题时,这样的政令却迟迟难以下发。 但问题终归要解决。2012年8月31日,国务院转发教育部等部门的通知,要求各地在因地制宜方针的指导下原则上应于2012年年底出台异地高考具体办法。 历史的车轮滚滚,到如今,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就地高考问题,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但因牵涉到本地人和外地人的利益,博弈便变得不可避免。尤其是,作为焦点地区的北、上、广地区,博弈尤甚。 15岁的江西籍女孩占海特,为争取在上海的中考权,在“约辩”京沪籍人士,引发关注。 法治周末记者 武杰 或许是一种巧合。新浪头像中的占海特,歪戴在头上的海蓝色大蝴蝶结,和女孩儿们面对镜头时最喜欢伸出两只手指的造型,默契的呼应成了两个代表胜利的V字。 生活中的占海特其实没有网络上那么锋芒毕露。即便在谈及一些并不轻松的话题时,这个留着齐刘海、长相清秀的15岁江西籍女孩,常常是还没开口,笑意就先涌上眼睛。 2002年到上海,生活了10年,早把自己当作上海人的占海特,为了争取在上海的中考权利,于今年6月8日注册了实名认证的个人,这被她描述为“绝望前的呐喊”,也是“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但起初,只有少数人注意到她的。直到10月21日,她在上就随迁子女异地中高考问题向京沪籍人士发出“约辩”战帖之后,受关注度才急剧上升。 然而,也正是这一次“约辩”,将她和家人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她们在上海的居住地址被网络曝光,她们家被举报超生、偷税,而她被辱骂为“蝗虫”…… 面对接踵而至的质疑和刁难,占海特见招拆招,表现出超乎年龄的淡定,让人在赞赏之余,五味杂陈。15岁,本应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但命运却让她为说新愁强赋词。 或许,这也是偶然中的必然。如果不是占海特,就可能是李海特或者张海特,必然会站出来,成为“众矢之的”。 因为历史的车轮滚滚,到如今,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就地高考问题,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但因牵涉到本地人和外地人的利益,博弈便变得不可避免。 “约辩”的代价 事情的发展出乎意料。12月8日,有消息称,占海特的父亲占全喜在上海市人民广场被警方以涉嫌“妨害公务罪”拘留。 上海警方随后向有关媒体证实,当天,占全喜在上海人民广场被警方确以涉嫌“妨害公务罪”拘留。警方称其聚众非法集会,拒不配合民警劝离。占全喜将民警抓伤,经口头传唤无效,最终强制带离。 12月10日上午,占海特和母亲与上海当地律师吴鹏彬见了面,希望得到他的帮助。 占海特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房东也因为受到居委会的压力,要求他们马上搬家。虽然还有一年多的租期,和房东相处得一直很好的她们还是作出了妥协,签下了两个月搬走的协议。至于要搬去哪里,她们还没来得及打算,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面对接踵而至的变故,占海特无法再淡定了。她知道,这一切都是冲着她的那次“约辩”而来的。 10月21日,占海特在她个人实名认证的上发出“约辩”战帖:“京沪非户籍家长到教育部门上访,要求开放随迁子女就地高考,屡遭户籍居民包括年轻未婚居民阻挠……为了正义和真理,本姑娘邀请京沪户籍人士于10月25日在大沽路100号上海教委辩论,欢迎报名参加。” 10月25日上午,占海特与父母亲三人赶到上海教委大门口时,一些沪籍人士已经集结在此,他们戴着印了“No”字的口罩,“作出奥特曼的手势”。到场的还有20多名支持放开异地高考的家长代表。 针对反对者的非议,非沪籍家长也喊出“争取高考权利,教育平等,我们是新上海人”的口号。 “非沪籍”改变的人生 占海特曾经和其他十四五岁的中学生一样,过着无忧无虑的校园生活。 2008年,当她第一次看到当年高考满分作文《他们》时,对于文中描写的“为了生计,为了未来,他们跟从父母来到了城市,在城市的尽头扎下了根……在‘城市人’异样的眼光中,第一次明白了户口与暂住证的区别”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她没有多大的感觉。 如今,再一次拜读这篇作文,占海特用了一个泪眼来做注解。让她有深刻感同身受的经历始于去年。 去年,占海特升入九年级后,关于中考的各种报名文件和表格陆续下发。她领到的一张《2012上海市中等学校高中阶段招生考生报名信息表》,规定了可在上海参加中考的考生户籍类型。 2012年,有10类非上海户籍考生可以在上海市参加全国高考,两年前只有8类人可以参加,6年前这个数字是6类。 这10类非沪籍考生主要包括持引进类人才居住证人才的子女,市外在沪工作人员的子女,在沪高校、科研机构博士后流动站在站人员的子女,支内支边知青的子女等。其中,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子女和上海市教委批准的其他特殊情况考生两类,是去年新增加的。 而占海特不属于其中任何一种。 为了争取上学的机会,今年春节后,占海特的父亲占全喜带着女儿多次到上海市政府信访办上访,得到的答复为:找上海市教委解决。而接待父女俩的上海市教委工作人员也毫无办法,只能翻出文件答复:要么去读职高,要么就回老家吧。后来他们也曾多次给上海市领导写信,转到教委后,得到的同样是格式化的答复。 占海特一度将自己面临的困局归咎于父母的“无能”。 但开通后,占海特发现还有很多学生跟她面临同样的情况。在中国像她这样的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被称为“随迁子女”;像她父母这样的家长也是浩浩荡荡,被称为“进城务工人员”。她渐渐明白这并不是父母的错,她应该呼吁的是教育公平。 谁的故乡 1997年,占海特生于广东珠海,名字取自“珠海特区”。2002年过完春节后,4岁半的她随父母来到上海,在浦东安家。 占海特的父亲占全喜,这个45岁已生白发、江西口音浓重的高个子中年人,早年毕业于南京一家铁路运输中专学校,1986年曾在上海铁路局实习,后在江西铁路系统工作。1994年,占全喜南下珠海、深圳,做过股票、期货、保险代理及物业代理生意。 2002年银行提高利息,保险没有以前那么好做了。占全喜听说在上海经营通讯业务会有发展,于是举家来沪。 而也就是这一年,占海特开始了在上海的新生活。虽然把珠海当成第一故乡,但在她的记忆里只留剩下花花绿绿的霓虹灯还未褪色。 而对于占海特来说,南方是她的第一故乡,上海这个长大、生活的地方,是她的第二故乡,江西则是祖籍地和父母的故乡。 在她的印象中,那个遥远的老家是个一到晚上就十分安静、十分黑暗的地方。“星星很亮,能看到很多天文景象。”占海特补充道。 但与父母分开,回到那里读书学习,成为留守儿童,是占海特不愿意选择的。 于是,他们选择留在上海,并开始为了获得公平教育的权利奔波。曾经占海特除了自学高中课程,偶尔会跟着老爸一起上访,打理。这个15岁的女孩儿也是为异地高考权利而上访的人中年龄最小的。 开放与守护 “我生于珠海……小学时自认珠海人,中学时才认同自己是上海人。现在有人告诉我,你不是上海人……必须回老家参加中考,留在上海只能读中职校。各位老师、叔叔阿姨,告诉我这是为什么?”今年6月8日,占海特发布第一条,配图上,她举着一张白纸,上面写着“还我中考权利”。 在上访、写信求助无果后,被她描述为“绝望前的呐喊”,也是“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 而正是“约辩”,将占海特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老崔就是占海特的“反对者”之一,近日还发起了一个名为“守沪者联盟”的线下团体。 他在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表示,“我们欢迎外地人,但上海有户籍门槛,而且通常来说,一个人只要遵纪守法、勤劳肯干,就一定会有所收获。而占全喜有超生及偷税漏税的行为,将他排除在沪籍之外并无不妥”。 老崔这样说,是因为占海特还有一个上二年级的弟弟和上幼儿园的妹妹。老崔认为,占海特一家未能在上海落户,问题在于自身,而非户籍制度。 按照现行规定,上海市要求对个人的学历、就职、个人所得税等7大类指标进行打分,分数达到一定水平者方可落户,而超生者几乎一票否决。 外界更多的质疑集中在,为何让一个15岁的未成年人用辍学这么极端的方式吸引舆论的注意? 对此,占全喜对法治周末记者说,这么大的孩子哪是说操控就能操控的,她有自己的想法,是个很有主见的孩子。 有人说占海特是炒作,占海特的母亲急急反驳道:“她又不是什么大明星。如果说她有目的,她唯一的目的不就是为了读书吗?” 而占海特也说,如果可以继续在上海读书,她当然不会辍学,或者开。校园生活才是她最向往的。 老崔认为,“上海丰富的教育资源是几代人勒紧裤腰带积累而得,我们认为,应先满足上海生源的需求,同时,也欢迎外地人,但设立适当的门槛并不过分”。 今年孩子刚参加完中考的上海市民王先生也持同样的观点。 王先生强调:“我们觉得要是在上海放开异地高考的话,也不是不行,但必须投入很大的资金去建学校。我们查过,如果满足这些孩子在上海读书的需求,至少还要造几百所高中。在放开之前,上海要做好准备,而不能盲目的将门槛全部砍掉。” 王先生希望,双方能够坐下来慢慢谈、慢慢商量,大家能够就事论事,而不是通过互相指责、谩骂去解决问题。 (法治周末)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2013高考语文备考中几个关键时间点的把握
·约辩异地高考女孩遇困境 父亲被拘房东逼退房
·海南"异地高考"方案本月将出炉 有条件准
·避国内高考 武汉初中生悄然读起“洋高中”
·约辩异地高考少女母亲否认炒作:唯一目是读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