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高考咨询 > 高考资讯 > 高考信息 > 正文
理科生史地政变“副科” 老师担心学生成文化盲
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
发布时间:2012-10-31 14:13
分享到:

理科生史地政变“副科” 老师担心学生成文化盲

人文教育缩水会引发很多社会问题

理科生史地政变“副科” 老师担心学生成文化盲

高中政治课本

理科生史地政变“副科” 老师担心学生成文化盲

深圳一个中学理科班的自修课室

一条“高一和高二的区别”的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深圳一名高级教师近日在上贴出自己的排课表,质疑学校为了应对高考(),减少非高考科目课时。高二文科班政治每周上4节,理科班的政治却只上1节。原本重要的政治课沦为了理科生的“副科”,这令不少政治老师感到不满。究竟中学里这种轻视政治课及其他“副科”的情况有多严重,和高考“指挥棒”又有着多大的关联,羊城晚报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

现状

理科砍掉一半政治课时

发帖的是深圳一所市属学校的教高中政治的张老师。他告诉记者:“学生在高一的时候没分班,政治课一周上两节,现在高二分班后情况就大变样了,作为政治老师深感苦恼。”

张老师说,他现在教1个文科班,5个理科班,文科政治课每周4节,理科政治课一周只有1节课了。“同样都是必修,上课的内容完全一样。理科班学时少,两个课时的内容压在一个课时里,文科班的课时多,学习进度也不错”。

说起政治课被砍掉,张老师十分激动。从教30年的他认为,虽然这样看似更加符合高考的“规则”,但实则对学生综合素质很不利。谈话中,他一直不停地叹息,他认为政治不是迎合会考的“佐料”,而是素质教育的“正餐”。

针对政治课“缩水”———每周2节变1节,是否符合相关规定,记者也翻查了《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记者看到必修部分是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共8个学分,设4个课程模块。各课程模块均为36课时,而必修部分也是要求每周要有2学时的保证。

福田区教高中政治的李老师也告诉记者,她所在的学校曾给理科生一周开设两个课时的政治,但学生反应不理想,“后来我们给理科生上课才调整为一周一个课时。”她说,这是“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政治科不敌数语外

在张老师看来,短期看对理科学生来说,这样可以减轻负担。但对于老师而言,压缩课时,老师就需要把两节课的内容调整在一个课时压缩来上了。

说到这个话题,一位不愿具名的老师直截了当地告诉记者,“这显然是传统应试教育重视显性的‘高分效应’,而不重视隐性的‘能力培养’的传袭。”他说,在很多人看来,政治课沦为“副科”,根本没法与数学英语、语文等高考科目相提并论。

不少人认为理科生缺乏“文化营养”,原因就是忽略了这些所谓的“副科”。张老师话锋尖锐地指出,不少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过早文理分科,轻视社会科学,导致知识不全面,“一些理科生,对于国家政治制度不了解。我们经常说开‘两会’,学生连两会是什么都不知道,像个政治盲,实在可笑。”

调查

政史地和理化生各成“副科”

记者连日来走访了5所中学,采访了近50名学生发现,“副科”的出现,就在于文、理科分班之后。 高中生的语、数、英这三门课程的课时没有变化,差别在于文科班只重文科,理科班只重理科。

在福田区和宝安区的两所高中,学生告诉记者,在文、理分科之后,文科生的政治、历史、地理各科每周分别各上4节课,而他们的物理、化学、生物各科每周分别各上1节课,理科生的课程安排则正好相反。

罗湖区的两所高中,文、理科生对于政、史、地、理、化、生课程的课时安排与上述学校是一样的。在深圳另外一所名校中,情况也与上面四所中学相似。该校实验班的学生告诉记者,他们理科生政治、历史、地理合计共有4节课。而文科生的物理、化学、生物合计也只有4节。

通过记者的连日走访和调查,发现政治沦为副科,只是课程严重失衡的结果之一,这几乎是高中学校的普遍现象。而记者采访的大部分学生表示,在高考大背景下,学校的这种做法是正常的。

深圳中学高二年级的小李告诉记者,她现在是文科生,化学和物理书本上都是抽象的公式计算,和实际生活距离甚远。小林同学也说,对理科生而言,政、史、地通过高中水平测试就可以了。

不少老师担忧“因为过于重视应试的成分,而忽视了综合能力的培养”。不少学生听到这样的想法竟然都笑了。被采访的35名理科生全部告诉记者,在分班后,他们根本不想增加政史地的内容。

反思

缺人文素养,考试也吃亏

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高中政治老师告诉记者,在清华大学(招生办)学生刘海洋硫酸泼熊案件发生之后,著名教育专家朱永新()当时就表示:中国教育发展最大的危险是人文精神的缺失,而“祸端”正是自高二开始的文理分科制度。“硫酸泼熊事件、马家爵事件正是人文精神缺失的表现。”朱永新说过:“过早地文理分科,让理科学生不再学习历史、地理,不再阅读文学经典,从而知识面狭窄,缺少人文精神。”

曾有一篇“当代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动因及对策研究”在分析大学生犯罪的动因时,也将人文素养的缺失放在首位。有媒体针对这一调查研究曾指出,人文素养缺失,文、理分科是直接原因,但是根源还是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重理轻文。

这名老师说,他从教多年,面对的学生无数,不少理科生的思维过于直线,没有人文精神,不懂得关怀,见到老师连招呼也不打,令人心寒。有些理科生写的文章错别字连篇,标点符号也不会运用,“一些政治题目需要进行综述,他们通常只是照本宣科地背诵,完全不加以自己的理解。”他说,这样的答题方法,十分吃亏,往往也只是给基本概念的分数,但是扩展的分数他们往往得不到。

学校不重视,学生也不爱

调查中,不少学生也强调政治课实在太闷太空,这是教材问题,还是老师的授课方式的问题呢?采访中4名政治老师都十分坚定地将矛头直指是教材的问题。

李老师说,像讲解经济问题的时候,会谈到“股票”的问题,课本里的股票是要应对考试知识的,又枯燥又没有实际用途———比如解析银行贷款与储蓄,比较购买保险、债券、股票的目的;解释利润、利息、股息等回报形式,说明资本增值的意义。

另外,经常思考的李老师说,高中政治的政治、经济、文化、哲学四大块内容中,“文化”部分是没有用的。领导审查备课情况和翻看教材时都笑着表示“这么无趣的部分,课程还要再压!”

李老师说:“讲到文化生活部分,就有不少学生问我,能不能具体告诉我们什么是有意义的,什么才是没有意义的,什么才是文化的创新。只是一个定义,无法理解。”李老师说,面对这样的教材,她自己都很困惑,“框架空洞,闭门造车”。

张老师说,对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他就会多讲,热点问题从来不回避。他说自己的政治课上有5分钟,是要做到家事、国事,事事关心的,会讲解一些热点问题。像钓鱼岛,十八大,黄金周拥堵等等。“政治课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培养能力,还要提高觉悟。我教学时,一定实话实说”。

学校

“副科”为高考让路

因为此事有一定的共性,并不是个案,在记者调查的学校中,一所名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也坦言,他们学校在文、理科分班后的课时安排上也大抵如此。他向记者解释了其中的缘由:从文、理科学生的需要出发,更好的节约时间,一切都是要为了高考这个目标服务。

另外,他强调,拿政治这一门课程来说,《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也规定“学生学到4个模块,修到8个学分即可”。

他说,学校的出国班的学生,因为准备出国,高二结束之前,就要准备美国AP课程和资料,所以他们高二下学期相应学习的国家规定的课程就会减少,但这些孩子到了高三第二学年,就要把高一、高二期间没有学习的模块,在这个学期进行完整,他说学校是可以合理地调配,只要学生修到应该学到的学分就可以,不是按照课时计算的。

南山区的一位校领导也告诉记者,文理科分科之后,这样的“偏科”现象是很多学校的通病,教育部门是管不了的,也管不到的,因为学校也要追求升学率给家长和社会一个交代,各区、各市也在攀比升学率,“副科”就是为了高考让道。

专家

应该考能力而不是考课程

针对此事,教育专家熊丙奇认为,“我们现在是教招考一体化,教学围绕着高考转,大学用单一的高考成绩来录取学生。首先当然是中学没有教学自主权,课程设置都是国家安排,接下来就必然围绕高考的目标来进行课程安排。”

他指出,围绕高考的科目进行教学,才出现了各种“副科”怪现象。中学的教学应该拥有充分的自主权,学校必修课应该减少,选修课应该增多,应该让学生有选课空间,这就要求自主教学。

熊丙奇说,要进行教招考分离,中学自主教学,大学自主招生,考试综合评价,这样的话,考试根本就不会影响到中学的课程安排。

“不是说你考什么我就教什么,比如在加拿大的中学,一个中学就开两三门课,学生必修课程七门,这是统一要求的,另外的可以在其他的一百多门选十三门课,每个课程四个学分,达到八十个学分就可以毕业,申请大学。申请的时候也需要考试,但是考试不是一一对应的,而是相当于一个学术水平测试。参加这个测试之后,加上高中学科成绩就可以申请大学了,这就是一个健康的格局。”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沈婷婷)

(金羊网-羊城晚报)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北京2014年起奥赛获奖者不再保送上大学  ·安徽省异地高考方案已进入专家论证阶段  ·网上“拼友”冲刺高考 高三生熬夜苦实不可取  ·2013年高考奥赛获奖考生仍可获保送  ·安徽:异地高考方案不会设很多“门槛”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