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高考咨询 > 高考资讯 > 高考信息 > 正文
高考试卷发展解密 分省命题更合理(图)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2-10-08 11:27
分享到:

高考试卷发展解密 分省命题更合理(图)

四川南充,高考()考生从容答题。李向雨摄

新华网讯:高考,作为重要的国家人才选拔机制,不仅直接影响亿万莘莘学子的前途,更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高考命题的一举一动,好像一根无形的指挥棒,既关系高校“如何选”、“选择谁”,又关系中学“教什么”、“怎么教”,牵一发而动全身。10年来,我国高考在考试内容、考试形式、考试手段等方面积极探索,不断改革,使命题更加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更加有利于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1.高考题活起来了

2012年高考政治海南卷中,有这样一道题:“历史名人、"名人故里"之争日益激烈,一些地方无视历史事实凭空臆造"历史人物"搞旅游开发……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会出现各地竞相争夺历史名人、"名人故里"的现象。材料表明,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有的成功有的失败。运用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性相结合的观点对此加以说明。从弘扬优秀中华文化的角度,就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提出两条建议。”

“高考题越来越活了!”很多老师和学生这样说。这个“活”,不仅指试题紧跟时代、贴近生活,更指高考试题越来越注重对考生能力的考查。如上述政治题中,改变了对“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这个知识点的固有考查方式,创设新情景,变换提问方法,着重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死读书、读死书”历来为世人诟病,高考内容改革的核心目标便是实现从重知识向重能力的转变。一方面,注重考查学科基础知识,突出学科的核心内容和主干知识;另一方面,克服考查死记硬背,避免偏题、怪题,突出能力立意。例如在高考语文全国课标卷中,唯一考查背诵的是一道6分的名篇名句默写,只占全卷总分4%,其他不再对字音、字形、文学常识专门设题,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背诵负担。

“今年的作文不难!”从考场出来,海南考生小陈这样说,她答的是全国课标卷材料作文“船主与油漆工”,自选角度让她如鱼得水。小陈还记得,自己小时候的作文题不一样,不知写了多少诸如《记一件有意义的事》、《快乐的六一》等“八股”作文,一个题目、一个立意、一种写法,照搬套路,索然无味。

近10年来,我国高考作文探索应用材料型作文,让考生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由发挥的空间更大了。除此之外,材料作文相较于恢复高考后较长时期的标题作文,以及话题作文、漫画作文,有效堵住了“背模板”、“找套路”的“八股”作文法,“生搬硬套”越来越行不通。据了解,今年,无论是全国统一命题试卷,还是分省命题试卷,高考语文试卷全部使用材料作文形式。

开放性试题是高考命题改革的另一个亮点。此类试题不设标准答案,考生可以自由发挥、自选角度,答题没有“硬框框”,主要考查学生思维的创新性和灵活性。高考中,还增加了选考模块,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

除此之外,实施新课程标准后的高考,更加重视考试内容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克隆技术、胚胎工程、生物工程、核磁共振等现代科学内容纷纷入题。

2.分省命题更合理了

6月14日,山西省高考网上评卷现场,考卷被全部扫描进入计算机,扫描同时对考题进行“切割”,“切割”后的考题便被传送到评卷老师的电脑上。在这里,没有老师们“哗啦哗啦”翻试卷的声音,只有鼠标轻轻的点击声和敲击键盘的声音……评卷老师只能看到自己所负责的题目和答案,每道题由两位老师评分,即“双评”。若两个打分未超出一个定值,则取其平均值生成最终考分;若超出一定数值,题目会被自动传输给第三位老师,如果仍有疑义,就由仲裁组长评判。

1999年,广西在全国率先试行英语学科的网上评卷,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电子扫描技术,将纸介质答卷扫描生成电子图像,选择题根据考生填涂的信息点自动给分,非选择题在计算机上人工评阅。截至目前,我国31个省份全部实现高考全科目网上评卷,采取国家标准统一规范,有效降低了评卷误差。“没有纸质试卷,不用将试卷放到保密室,今年的安全保卫管理压力也较往年大大降低。”山西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负责人说。

如今,“全国统考、分省命题”大家并不陌生,高考形式改革有效推动了高考制度的改革发展。目前,北京、天津、辽宁、上海、江苏等16个省市实行自主命题,其他15个省区市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南方孩子和北方孩子的知识背景不一样,为什么要用一张考卷?”分省命题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可以根据当地实际和学生水平命制符合当地要求的试题,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注入了活力。通过分省命题,还有效分散和减轻了全国统一命题的安全压力,降低了全国统一高考的社会风险。

高考只有“一回搏”,如果能多几次考试机会,该有多好!2008年,教育部有关部门组织开始探索一年多次考试的可能性,以英语听力作为“试验田”。浙江组织了先期试验,每年3月和9月举行两次考试,考生可多次参加考试,选取高考前两次考试成绩中的最高分计入总分。作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探索高考改革的重要举措,“一年多次考试”被提上议事日程。从2010年起,云南省采用这一方案;2012年9月,贵州、重庆也将参与其中;若干其他省份正在进行类似规划。

“英语听力考砸了,还好有下次。”“成绩出来了,满分!这块可以不管了。”一年多次考试让考生增加了机会,减小了因身体不适等偶然性因素带来的影响,也大大减轻了心理压力。但是,多次考试,能保证每次试卷的难易程度一样吗?为此,教育部考试中心采用新的命题方式,开展题库建设,每道试题在进入题库前均在特定的考生群体中进行了科学试测,保证入库试题质量,采用等值技术,使通过题库组成的多套试卷难度稳定、考查内容均衡分布。

口语因为组织实施的复杂,一直被考试组织管理人员视为畏途,技术的改进让这一难题迎刃而解。2010年,云南省率先将计算机辅助口语考试引入高考,考生可借助耳机和话筒,与计算机上的人物进行问答,最后,考官集中评阅考生的录音资料。这样一来,高考不仅实现了全面评价考生英语能力,还对中学英语教学产生了良好的反拨作用。

3.成绩单变成“化验单”了

今年,云南、海南的高考考生拿到了一张“与众不同”的高考成绩单《考生成绩分析报告》,内容堪比“化验单”,既告诉你单科及总分成绩,也告诉你在各门学科的位次,还用雷达图对科目均衡性做出了直观分析。“当年我接到的高考成绩通知单,就是一张窄窄的小条,现在成绩单变成"化验单",真是太棒啦!”一位学生家长这样说。从“窄窄的小条”到丰富的分析报告,实际上,这是一次从考试向评价跃升的过程。

高考不仅是选拔人才的手段,还是评价教育质量的“试金石”。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从2010年开始,教育部在海南、云南等省的高考中,开展了考试评价改革试点的探索。

考试信息是一座“金矿”,不仅仅是几门科目的考分。对学生来说,它反映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优势劣势,甚至是将来选择职业方向的“指南针”;对学校来说,它反映了教学的长处和不足,教学质量在年度间的浮动,以及教学水平在同等学校中的位次;对教育行政部门来说,它不仅仅是“升学率”和“平均分”,而是家庭背景与子女学业成绩、学生学习兴趣与水平等一系列深层次社会问题、教育问题;对命题部门来说,它意味着考试的基本情况、成绩分布、信度、效度、区分度及各题的专业统计指标,有助于命题人员了解试题质量、提高命题水平。

这样一座“金矿”,不深挖岂不可惜?考试评价工作充分挖掘利用考试信息,面向不同群体提供评价服务。依托现代网络技术,向考生、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和命题部门分别提供内涵丰富的分析评价报告,帮助考生全面、清晰地认识自己,指导学校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帮助教育行政部门多维度掌握高考,助力命题人员提高命题质量。

以一张面向中学的报告单为例。在“2012年语文内容分项答对率”表格中,将古诗词鉴赏、论述类文本阅读、名篇名句默写、文言文阅读、写作、语言文字应用等一一分析,采用柱状图的形式,用不同颜色标注出该校、该市和该省考生对各项内容的答对率。该校学生在某方面的学习掌握能力,与本市、本省平均水平相比,一目了然。

拓展考试服务功能、推进高考综合评价是改革的方向。考试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从考试之用到评价之需,高考正在改出一片新天地!

(新华网)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江苏数学高考零分考生近万 卷子基本都在瞎做  ·山东10月22日至26日高水平运动员统考测试  ·10月各高校陆续发布特殊类型招生信息  ·外媒评说高考规模称“最” 激烈程度是日本十倍  ·“洋高考”衍生“一条龙”服务 考生组团考试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