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教育厅下达通知:从今年秋季起,山东现有的93所公办高考()补习学校全部退出补习市场据记者了解,由于生源减少,民办高考补习学校也纷纷开始转型 “从上世纪80年代建校至今,学校的历史起伏同社会大环境的变化有密切关系。80年代顶峰的时候我们能招收七八个班级,90年代以后,一般招收四五个班。这两年基本人人都有学上,还有的学生选择出国,招生不能与过去同日而语,今年招收了2个文科班、1个理科班,有一百三四十个学生。未来随着高考录取率的进一步提升和学生选择途径的增多,复读班的规模会有逐渐减少的趋势。”青岛振华学校副校长张志刚说,振华学校从1984年起开办全日制高考复读班,如今办学28年。 振华学校是高考复读兴衰的一个见证。也许许多经历过高考复读的人对于“复读”两个字都还会有刻骨铭心的记忆吧 1980年代:复读的都是尖子生 今年快80岁的王立莉是振华学校的老校长,她亲历了高考复读28年的变化。 “80年代,中专文凭都很吃香,高考真正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只有少数几所好学校的尖子生才能一次性成功。很多平时成绩很好的学生因为考场失误落榜,他们继续复读的愿望非常强烈,但社会上却极少有正规的复读班。基于这一社会需求,1983年底,台东区政协和十九中合办了振华业校,有中专班、大专班、高考复读班等等,当时的师资来自十九中和一些资历老的退休教师。”王立莉说,“最早那一届,我们招收了七八个复读班三百多人,天天晚上学校里灯火通明。” 市民李女士回忆说,她1979年参加高考,到1983年才考上一所名牌大学,复读了三年,考了四次。中间有考上中专和大专的,但她都没有去,“那时,大本升学率大约在3%左右。不是成绩很拔尖、家境不错的学生是不敢选择复读的。” 1990年代:去乡下复读吃苦去 生于1978年的马先生是一所高考辅导学校的校长,他也曾是一名高考复读生。 “我是1996年参加高考的,结果考上了专科。那时大专文凭的含金量很高,找工作也容易,但是凭着一股倔劲儿,我还是选择了复读。当时爸爸为了给我找复读班费了很多心,后来得知一个同事的老师在位于郊区农村的家里办了一个班,带着我去报名。一开始不收我,因为家里已经有六七个学生,坐不下人了。后来爸爸一再请求,才收了我。当时一个小时收费三四十块钱,很贵,家里省吃俭用让我复读了半年,终于考上了一所比较理想的本科院校。”马先生说,“在乡下学习很吃苦,一是全封闭式的,每天都在学习。二是老师的口音重,理解起来很费事,此外饮食卫生也很不习惯……现在回想起来,那一年的奋斗和努力值得了。”马先生回忆说,“上世纪90年代后期,同学们读大学的欲望特别强烈,参加完高考都会急着打听复读班的情况。由于录取率不高,复读的学生很多,很多人会复读几年。那时候本科不分一本二本,但是有好大学和差大学之分,于是,没考上大学的复读为了上大学,考上专科的复读为了读本科,考上本科的因为专业不好而复读……” 2000年代:复读群体多元化 “现在的复读生和过去相比有很大的变化。这几年高考录取率的大幅提升,普文普理的考生来复读的很少了,更多是文化课成绩不太好的艺考生来复读。过去的复读生是为了考一个大学,而现在的复读生更多是为了考一个更好的本科,然后继续深造考研究生,毕竟现在本科生就业没有太多优势。他们一般都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该干什么,学习非常刻苦。”青岛金榜学校的马老师告诉记者。 记者在金榜补习学校见到18岁的小鹿,“我今年高考算正常发挥,400多分的成绩走个三本或者独立学院没问题,但是大学不是混文凭,不想花四年时间在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学校,很难想象这是一种什么感觉。未来还想继续考研()深造,读一个好的本科,才能打好基础。”小鹿说,“班里考得不好的同学有走专科、独立学院的,有出国的,复读的很少。” 今日复读生速写:留美大学生回国来复读 9月12日下午,五点半,某高考复读学校,读完下午的补习课程,BOB和伙伴们一起在走廊上打起乒乓球。 “很ENJOY这种环境,每天和‘战友们’一起学习、吃饭、打球,特别开心。每天进步一点点,考取一所不错的大学,享受这一年的奋斗过程,这就是我从美国休学回国参加复读的目的。” 爸爸觉得中国的高中太辛苦,BOB高三时就去了美国。一年后,BOB考上了芝加哥一所大学的航空工程专业,大二上学期,BOB休学回国复读。BOB说,美国的大学给他保留了学籍,他随时可以回去。 BOB说,他小学在私立学校就读,初中读的是艺术,高一高二也没怎么奋斗过,“我怕将来回忆起这样的青春我会后悔……听身边很多留学 () 的中国学生说,在国内读高三和参加高考是一种难得的经历和体验。所以就回来了,将来想读艺术品鉴赏专业。” 为当主持人复读 “明天去浙江传媒学院报到。”谈起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20岁的李仲难掩兴奋,回忆起9个月的复读生活,他说,这是自己20年人生里最难忘的一年。 “去年高考考得不好,面临着读专科、出国和复读三条路,我选择了复读。”转变是从决定走艺考之路开始的。“高三上学期,国内一家艺术院校来学校做宣讲,校方老师说我的先天条件比较好,适合考播音主持专业,但是当时父母不同意考艺考。这次复读,我和家里达成了共识,走艺术理科这条路。去年冬天去几所高校考试,考得挺好,看到了方向,心里有了动力。”李仲说,“艺考,自己一个人在外面考试,各种滋味很是难忘,最大的收获是,我懂得了如何为达成一个目标拼尽全力去奋斗。”(何俊) (青岛日报)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高考复读三十年变化 留美大学生竟回国复读
·高考状元照被拿去做广告 PS照片仍未撤下
·父母被火烧伤 17岁女孩为父植皮放弃高考
·高考“白卷生”的教改呼声:推动教改要理性
·天津一家长不适应孩子外出上大学 一天短信不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