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考(微博)一本院校录取结束。广东高考的志愿填报和录取采用平行志愿法则,今年已是第三年。从今年“一本”录取及过往两年的情况看来,考生填报志愿更有针对性,90%以上的考生在第一志愿成功投档,高分低录甚至落榜的风险大大降低。平行志愿也有弊端:生源“各就各位”,高校难以招到高于自身层次的学生,从招生阶段起就被分为“三六九等”;平行志愿使得各高校录取的生源高度集中,不利于高校长远发展和人才培养。 平行志愿也有“副作用” 广东考生“不愿出省” 平行志愿带来的最显著效应是“高分高录、低分低录”,考生们很欢迎。但高校可不怎么高兴。因为生源“各就各位”后,高校难以招到高于自身层次的学生。 如果把高校系统也比作“金字塔”,那么平行志愿使得“上层”的学校在招生中的优势一再巩固、难以动摇。记者统计了部分省内外知名高校2010年、2011年、2012年三年来的投档情况发现,最低排位的波动幅度一般控制在百位数内、不会上千位。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招生办)这样的高校,甚至每年的最低排位波动控制在个位数,上十位数的都极少。省内高校中,中山大学今年文理科的录取排位波动在100名之内,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微博)、华南师范大学的波动都在500名之内。 “从招生这第一道程序开始,就已经分了‘三六九等’。以前梯度志愿,我们这样的‘中等学校’还可能‘捡漏’,现在几乎不太可能。”广州一家知名高校的招生办主任告诉记者。 华南师范大学人才测评与考试研究所所长张敏强指出,教育的发展、国民素质的提高,依赖于各个区域、各个学校之间均衡发展,知分填报平行志愿让“强者愈强、弱者愈弱”,这对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平行志愿的另一个副作用是生源扁平化,带来的不利影响体现在安排专业上。广东教育界一位资深招考人士介绍,对考生而言,大家都愿意选择热门专业,因此专业志愿非常集中。但这所高校招录的考生分数集中在很窄的分数段内,常常导致一分之差、专业录取可能天差地别。高一分的考生,可能录取到第一志愿;低一分的考生,可能只能录取到第六志愿。低两三分的考生,也许只能调剂志愿。对考生而言,专业的选择权实际上被削弱了。 广东考生“不愿出省” 记者观察到,除了“金字塔尖”的几所高校之外,一些省外名校在粤招生的情况并不理想。广东考生倾向于选择中大、华工等省内名校,也不愿意报考省外地位相当、甚至更高的名校。 比如山东大学(微博 招生办),作为“985”和“211”高校,今年在粤首次投档分数为:文科590分、比“一本线”仅高1分;理科断档、仅以“一本线”585分出档。 即使在一本征集志愿时,省外的名校依然不太受“待见”。文科补录中,作为教育部直属的“211院校”,华中农业大学(招生办)的6个缺额计划竟然无人投档。东北师范大学的1个文科缺额计划也无人问津。理科补录中,中国医科大学、江苏大学、福州大学等地理位置相对较好的高校,投档数也依然为0。 总结起来,广东考生压根不想去“偏远地区”的高校,东北、西北的学校常年在广东“吃不饱”甚至“吞零蛋”。广东考生对农、林、矿、医类院校也不太“感冒”,就算这些院校是“211”也不稀罕。 最顶尖考生青睐内地名校 根据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先后通报了今年在粤招生的情况。两校今年均超额完成计划:北大总共招收92人,清华实录人数为140人。两校的通报披露了广东最顶尖考生的去向。 北京大学广东招生组的统计方式是文理科投档分前十名(即含加分后的总分),各有6人选择北大,其余的绝大多数选择清华大学,另有1人选择中国科技大学,赴港读大学的只有东莞中学的叶颖娴。清华大学的统计方式则是按高考实考分(即不含加分),这样一来,文理科前十名中过半的“尖子生”选择了清华,无一人去港校。 但如果下结论说“港校吸引力不再”,也不符合实情。香港中文大学录取考生的高考成绩在所属省、市、自治区中皆排名在前0.1%之内,其中位列省、市前三甲的有49人,包括28名省、市级的第一名。香港科技大学今年在内地录取的学生,高考成绩排列在各省考生的前0.01%至2%区间内。文/本报记者黄茜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北大在河南录取工作结束 录取人数创历史最高
·北大湖北文理录取线双占鳌头 彰显公平理念
·中国将推动各地制定流动人口异地高考升学办法
·异地高考改革呼之欲出,几多梦想能够成真?
·异地高考呼之欲出,几多梦想能够成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