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国家高考改革的统一要求,高校自主招生的各种测试全部从高考前改在高考后。今年三月,是各种联考、面试最集中的时间段。对有意愿参加自主招生的考生来说,三月仍然是一个关键节点。
选拔学科特长 奖项不是唯一审查标准 在各个大学的自主招生报考要求当中,竞赛获奖无疑是非常重要甚至是主要的先决条件,但是作为高校多元化选拔人才的改革,学科特长的认定也并不能完全以奖杯奖状为标准,没有竞赛奖项的考生,也并不是完全没有机会。 在西安交通大学的自主招生简章中,对学科特长的认定条件列出了三项,第一项是对学科竞赛获奖等级的要求;第二项是突出学科特长,即考察学生中学阶段,尤其是高三阶段的数学、物理、化学三门课的单科成绩,能够达到年级前5%的学生也可以报考;第三项是为那些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设计的,即有的同学如果有论文发表或专利申报,或者有知名的学科专家、中学进行推荐,也可以参加报考。 查阅各个高校的自主招生政策可以发现,像西安交大这样的规定并不在少数,例如中南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等都有类似规定。在社会对招生公平越来越关注的大背景下,如何采信认定这些成果,对高校公信力将是不小的考验。但打破应试怪圈,注重多元化的评价标准,终究是教育改革的方向,也是需要不断探索的。 热度在下降 自主招生被“矮化”? 以往,每年的自主招生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但是近两年,随着联考被取消,规模被压缩,自主招生的人气似乎弱了很多,即使在最切身相关的高三学生中,自主招生的热度也在下降。首先一个原因就是报名门槛高了,很多学生被限制在外。此外,很多高三考生都有这样的想法,现在自主招生只面向偏才怪才,门槛越来越高,很多同学即使有兴趣爱好,有特长奖项,但是多数人等级也达不到要求,自主招生只能是少数人的游戏。 许多高校人士也认为,自主招生本来是扩大高校自主权的战略性探索,现在被限制成只面向偏才怪才的战术性动作。 从世界名校的实践和国内大学的需求来看,高校按自己的特色和要求选拔人才,肯定不会只满足于少数偏才怪才,那些视野开阔、素质全面、实践能力优秀的学生,同样应该有打破“一考定终身”的机会。按照现在国内高考改革的设计,把“两依据一参考”作为方向,其中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考试成绩这“两依据”是硬分数,容易被大家接受,但是学生素质评价这“一参考”,被认为没有统一标准而难以量化,在目前已经公布的高考改革先行试点省份的方案里,其实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而现在自主招生又被局限在主要面向少量偏才怪才,就不免存在一定的尴尬。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2016自主招生报名正在进行时
·2016年高校自主招生降分幅度更为细化
·多所高校2016年自主招生限制报考院校数量
·东北大学自主招生面试考题:考生“看图说话”
·北大清华启动自主招生选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