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国际会议专题 > 会议报告 > 正文 |
|
||||
|
||||
大会专题报告 (十二) 主讲人:王伟军 教授 主 题:中国大学评价的做法与结果分析 2010年11月5日下午,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副主任王伟军教授作了以“中国大学评价的做法与结果分析”为题的学术报告。
自2004年开始,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每年都对中国大学及学科竞争力进行计量和评价,并得出一系列的排行结果和研究结论。截止目前,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已经连续发布了7次“中国大学及学科竞争力报告”,该系列报告在国内乃至国际上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权威性。王教授从目的和意义、指标体系等几个方面系统、全面地介绍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的具体做法,并以2010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的结果为例进行分析,探索中国本科教育的发展现状和变化规律。 首先,王教授介绍了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开展大学评价的目的和意义。王教授认为,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之下,国家对于高等教育事业的投资不断增长,与此同时,整个社会,从政府、企业到普通民众,对高等教育的关注也日益增强,人们越来越关心高等院校的办学质量、科研水平及其竞争力和影响力,希望看到具有社会公信力的评价报告,这种现实和强烈的社会需求正是我们开展大学评价的出发点所在。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开展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的目的主要是想通过科学的评价摸清高校科研资源、力量、成果、效益及影响力等方面的分布和发展情况,找出各个高校及其学科专业的比较优势和现实差距,明确其改进重点和发展方向,为有关政府部门、高等院校和社会投资者的决策和管理提供依据,为社会各界了解和选择学校提供参考。 其次,王教授为大家展示和分析了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所采用的评价指标体系。科研的投入决定科研产出,而科研的投入与产出又必须讲求效益。因此,投入、产出、效益是影响科研竞争力的基本因素,所以,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以“投入—产出—效益”为主线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社会调查法、模糊层次分析法等多种统计和计量方法得出了三级评价指标与权重,并邀请了国内诸多的科学评价专家学者对此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充分地分析和论证。目前,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的大学评价系统共包含6个评价指标体系,是国内最为全面、系统和详细的大学评价指标体系。 最后,王教授以2010年最新发布的中国大学与学科专业评价结果为例,探讨了目前中国本科教育的发展现状与变化规律。2010年大学评价是以2009年教育部公布的高校名单为准,进入此次评价的大学共有980所。其中,重点大学119所,一般大学599所,民办院校262所。从中国大学教育地区竞争力排行榜、中国重点大学竞争力排行榜、中国一流大学竞争力排行榜、中国一般大学竞争力排行榜、中国民办院校竞争力排行榜、中国大学科技创新竞争力排行榜、中国大学人文社科创新竞争力排行榜、中国重点大学分学科门类竞争力排行榜、中国大学分学科门类竞争力排行榜、中国大学本科教育分专业竞争力排行榜等10个角度产生了201个排行榜。多视角、多层次、全方位地展示了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的建设水平和发展现状。 与以往相比,2010年的大学评价工作在保持基本稳定的基础上,更加全面、系统、深入,数据量更大、分析角度更多,得出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结论。同时结合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多年来所积累的评价结果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和启示:第一,我国教育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第二,中国大学教育地区竞争力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符;第三,重点、一般、民办三类高校层次突出,分别有不同的目标和重点;第四,中国大学发展的主要方向是:质量、效益和国际化,这也是2010年中国大学与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中所得出的最为重要的启示。王教授认为,对于中国大学,尤其是中国重点大学来说,在未来的发展和建设中一定要坚持“质量、效益、国际化”的发展方向,才能提高自身竞争力,才能早日跻身于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 (文/温芳芳)
|
||||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专题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
[发布者:wuhui]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