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国际会议专题 > 会议报告 > 正文 |
|
||||
|
||||
大会专题报告(六) 主讲人:刘文斌 教授 主 题:科研卓越性评估 2010年11月5日下午,英国肯特大学商学院管理科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文斌教授作了题为《科研卓越性评估》的学术报告。 刘教授首先介绍了卓越性研究框架,2009年英国肯特大学提出了一个复杂的卓越性研究评估框架(简称REF),该框架的首要目的是确认所有类型的科学研究,以及如何提高卓越性研究的影响力。从有关于科研的定义中,刘教授认为这样一个科研评估框架包含了三个关键性的因素:科研产出质量、科研影响力和科研环境。 从科研产出质量方面来看,科研成果包含出版物、专利等多种类型,但只有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才会被包括在REF中。从科研影响力方面来看,影响力这一维度是用来检查这些科研成果在现实的经济和社会中的利用程度。科研环境是用来评估提交的出版物单位的环境质量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它为强调研究基础的重要性以及制定可以超越机构与规则的更为广泛的约束做出了贡献。 在REF框架中,每个基本要素都有自己的权重,产出质量占到60%,科研影响力占到25%,科研环境占到15%。对于研究单位的全面评估是由三个独立的评估对象乘以其权重组成的。 在对创新成果和思想进行评估时,主要有三种排名方式:建立在研究基础上的单个意见、建立在研究基础上的引文以及两者的结合。 刘教授介绍了商学院组织(ABS)期刊排名的一些情况,该排名采用影响因子与专家和编辑评议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这种方法具有很大的灵活性,采取期刊等级来评价一篇论文的质量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欧洲和美洲在期刊分类方面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就意味着我们不能直接将期刊等级作为新观点、新思想的量化指标。 科研单位内的每个个体的得分之和应该作为度量科研单位整体的一个方面。除此以外,还有另外一些角度的度量指标,例如科技奖励、学术地位等等,这些指标对于一个足够大的科研单位来说具有较大的统计意义,但不一定适用于单个期刊或科研人员。尽管科研奖励与学术地位有多种标准或规则,但通常来说那些获得奖励或者具有公认的学术地位的科研单位,它们在科研上应该有一些重大的新发现。 刘教授依据3E理论提出了3E体系,3E分别为功效(Efficacy-E1)、效益(Efficiency-E2)、效用(Effectiveness-E3)。刘教授还分析了REF体系与3E体系之间的关系,认为两者既存在联系,又有很大的区别。最后刘教授指出,准确地对科研质量进行评估是非常困难的,存在着诸多的挑战。 (文/武庆圆)
|
||||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专题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
[发布者:wuhui]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