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纺织大学是我国目前唯一一所以“纺织”命名的高校,其前身武汉纺织工学院曾是我国纺织行业的“八大名校”之一。学校2011年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2年入围“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学校连续13年居全国服装院校“新人奖”、“育人奖”综合积分第一名,被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授予中国“十大时装名校”荣誉称号。 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确立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全局,在改革中讲稳定,在稳定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抓质量,在质量中显特色,在特色中上水平,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现代大学”的发展思路,形成了较为显著的办学特色。 1.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培育形成了特色学科群 学校树立“现代纺织、大纺织、超纺织”观念,坚持“一元领先,多元并进,突出重点,强化特色”的学科建设思路,通过实施“学科建校”工程,培育和形成了“重点突出、交叉渗透、相互支撑”的六大特色学科群,即纺织与材料、环境与化工、机电与信息、艺术与人文、管理与经济、理学基础等学科群,形成了多学科共同支撑纺织学科发展的格局,在天然纺织材料、生物医用纺织材料、能源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加工,先进纺织成形理论与技术、苎麻清洁生产等领域的研究走在国内前列。 2.建设了一批高水平科研平台,汇聚了一支高层次的人才队伍 学校以“分层建设、重点突破”的思路建设,围绕学科特色,建设了“湖北省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先进纺纱织造及清洁生产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纺织纤维及制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纺织印染清洁生产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部级重点基地,以及“湖北省纺织新材料及其应用重点实验室”、“湖北省服饰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等10多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人文社科基地。 学校为湖北省首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依托国家“千人计划”、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和学校“阳光学者计划”,通过实施“博士化工程”、“国际化工程”、“名师工程”,汇聚了国家“千人计划”澳大利亚迪肯大学王训该教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通讯院士、“外专千人计划”专家维克多教授,“长江学者”徐卫林教授等行业专家,有45名兼职博导,近400名硕导,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培育)、8个湖北省学术创新团队。 3.注重自主创新,形成了一批有较大影响的科技成果 学校坚持以创新精神为引领,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开展原创性研究,在绿色纺织功能材料、纺织印染清洁生产、纺织数字化装备领域承担了一批重大科研项目,如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非水溶性丝素粉体与功能聚合物复合小口径人造血管的结构与性能研究”,创新了小口径人造血管的制备新途径;973项目“新型高性能材料的设计与制备的基础研究”着重不同高性能材料领域的重大共性关键性问题;“干态剑麻叶片的加工方法及其在复合板材中的应用”被列为国家星火计划;863计划“新型高效物化组合技术与设备”,建立了经济高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温染色废水处理回用成套化设备系统。近五年,学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 4.服务行业和地方,推动科技进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学校始终将为行业服务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作为自己的使命,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为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学校积极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大力推广最新科技成果,组建了“中国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科技创新联盟”和“中国苎麻产业发展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产学研联盟。以技术研究院为技术转移窗口,构建“产-学-研-用”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广泛开展“一市一项目”和“一省一示范”科技引航工程,同时实施了“双百工程”(百名教师下企业,百家企业进校园),主动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实现了学科链和产业链的“无缝链接”。被誉为“纺织界一次革命性突破”的“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由湖北省政府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向全行业推广。 5.开放式办学、国际化人才培养,与国内外高校“零距离”对接 学校适应经济全球化对人才培养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要求,不断强化国际化办学理念,拓展国际化办学方式,优化国际化办学模式。2013年,学校成功加入“欧洲纺织大学联盟”,成为该组织第一个中国成员,与澳大利亚迪肯大学、捷克利贝雷兹科技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同时招收有日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多个国家的留学生。 热忱欢迎广大有志青年报考武汉纺织大学研究生!
一、招生说明 1.我校是湖北省教育考试院指定的武汉地区社会报考点,可接受武汉地区未设报考点的招生单位的考生报名,同时接受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报考省外单位的考生报名。 2.我校2014年招收学术型研究生和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具体专业请查看《武汉纺织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2014年我校计划招生500余人,具体招生人数以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为准。 3.报考我校设计学(130500)、艺术硕士(135100)、工业设计工程(085237)、工商管理硕士(125100)的考生,必须选择我校为报考点。 二、报考条件 考生报考时须按照国家规定并结合自身状况确定是否符合报考条件。因不符合报考条件而导致不能被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一)报考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2013年11月14日)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2014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我校根据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含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二)报考专业学位型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1.报名参加工商管理硕士、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中的第1、2、3各项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或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2.报名参加除工商管理硕士、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外的其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三、报名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二者缺一不可。 1.网上报名:2013年10月10日至31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预报名时间:2013年9月25日至9月28日每天9:00-22:00。报名网址: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 ,教育网址:http://yz.chsi.cn)。 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并在考生提交报名信息三天内反馈校验结果。考生可随时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 未通过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应及时到学籍学历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在现场确认时将认证报告交报考点核验。 2.现场确认:2013年11月10日至14日。逾期不再补办。持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校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进行资格审查、现场缴费和采集图片信息等。 3.准考证打印:2013年12月25日至2014年1月6日,考生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 四、考试 1.初试:(1)初试时间:2014年1月4日至1月5日(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在1月6日进行)。考场安排见《准考证》。(2)初试科目:思想政治理论(100分)、外国语(100分)和两门业务课(各150分),考试时间均为3小时。工商管理硕士初试科目设两个单元,即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200分)、外国语(100分)。 2.复试:(1)复试时间:大约在2014年4月中旬。复试具体时间和内容、形式以报考学院通知和学校研究生处网站的通知为准。(2)复试内容:①专业课笔试、综合素质面试等形式对考生的学科背景、基本素质、操作技能、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进行考察;②外语能力测试,以听说方式进行;③同等学力考生加试两门所报考专业的本科主干课程;④其他学校或院部复试时规定的内容。 五、招生政策 1.根据《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财教〔2013〕19号)文件要求,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我校向所有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收费标准将按照国家文件规定执行。 2.我校自2014级全日制研究生开始执行实行新的奖助办法。新的奖助体系包括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单项奖学金、专项奖学金、助学金、三助津贴及研究生教育创新基金等。 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用于奖励学业成绩优秀、科学研究成果显著、社会公益活动表现突出的研究生。其中国家奖学金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0元,学业奖学金每生每年不低于3000元。同时我校还设有各类单项奖学金和专项奖学金等。 所有学制年限内的档案调入我校的全日制硕士生,完成各学习阶段规定学业,均可享受助学金,标准为每生每年6000元。 我校提供三助(助教、助研、助管)岗位,硕士生通过申请并承担相应岗位任务,按劳取酬。三助津贴标准为每岗每年不低于3000元。 此外,为鼓励我校研究生积极参加学术创新活动,学校还设有“研究生教育创新基金”,创新基金项目包括科研创新项目、优秀硕士论文培育项目、研究生高水平论文培育项目,研究生通过申请获批项目可获得3000-5000元不等的资助。 具体学费及资助情况按我校即将出台的相关文件规定执行。 六、其他事项 1.若本简章涉及内容与国家政策发生冲突,则以国家政策为准; 2.本简章中招生规模仅供参考,实际招生人数以教育部下达给我校的2014年招生计划为准。 3.未尽事宜,可向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咨询,也可登录武汉纺织大学研究生处网站查询,并随时留意网上公布的最新招生信息。招生相关政策和招生专业目录均以武汉纺织大学研究生处网页上公布的最新版本为准。
单位代码: 10495 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阳光大道1号 邮政编码: 430200 联系部门: 武汉纺织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联系人:夏贤辉 电话: 027-59367495 E-mail:yzb@wtu.edu.cn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武汉纺织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武汉纺织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参考书目
·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
·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