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点简介 湖北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字学是湖北师范学院最早建立的院级重点学科,1996年被批准为湖北省省属重点学科,是拥有自身优势和特色的省属重点学科。2007年获准设立“楚天学者岗位”,目前楚天学者特聘岗吴礼权教授,是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在修辞学理论、修辞学史等方面在海内外均有较大影响。本学科点从1995年开始就与湖北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06年1月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湖北师范学院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点。目前下设有汉语语言学理论、汉语修辞学、汉语语法史、训诂学(含词汇学)、汉英对比与对外汉语等5个研究方向。 学科点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7人,博士10人,成员中有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1人,省级学术骨干1人。形成了一支团结协作、年富力强、梯队合理的学术团队。 本学科在国内、省内同类学科中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模糊语言学研究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修辞学研究在全国享有盛名,方言学尤其是楚语研究在省内具有相当大的影响。自1996年被批准为湖北省重点学科以来,经过十余年的省重点学科建设和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并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1996年、2001年、2006年连续三届被批准为湖北省重点学科,这在省内同类学科中是绝无仅有的;2007年,湖北师范学院语言学研究中心被省教育厅评为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是省内同类学科中唯一的省级重点研究基地; 2008年,学科所在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第二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目前国内同类专业中只有中山大学、暨南大学两所大学,在省内同类专业中是独有的。 目前本学科科研经费充足,正致力于重大课题研究,建立知识创新机制,争取取得更大科研成果,力争使学科的整体实力水平在省内同类学科中居于领先地位,在国内学术界享有更高的声誉。 文艺学硕士点简介 湖北师范学院文艺学组建于1973年,1996年被批准为湖北师范学院重点学科,2006年被遴选为湖北省重点学科,2008年被评为湖北省特色学科。本学科从1989年开始就挂靠湖北大学招收文艺学硕士研究生,2006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湖北师范学院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点。目前下设有叙事文化学、文艺美学、中国文论三个方向。 学科点现有教授14人,副教授5人,博士15人(含在读),成员中有省级学术带头人与学术骨干4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1人,8人兼任华中师范大学或湖北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7人分别担任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中国叙事学会、中国当代文学学会、中国散曲学会、中国词学会、全国《水浒》研究会、全国《三国演义》研究会等全国性专业学会副会长、理事等职,师资力量雄厚。 本学科在湖北省高校同类学科中具有明显特色和优势,学科建设成效显著,方向设置人无我有、人有我特,学科队伍结构合理,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学术成果丰富并独具特色,在国内学术界有较大影响。学科所在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为湖北省品牌专业,并于2007年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第二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本硕士点三个方向简介: 一、叙事文化学:叙事学是20世纪后期西方兴起的跨文艺学前沿性学科,最近20年更呈现爆炸性发展态势,研究领域涉及文学、艺术、电影电视、新闻传媒、人类学、历史、精神分析、法学、教育、哲学、政治学、宗教神学等几乎所有人文社会科学各分支门类,研究视角则呈现各种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交叉的格局,是当代知识增长最快的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从文化论角度进行叙事问题研究,则是叙事学在最近20多年勃兴的重要方向,具有极强的覆盖力和涵容性。本硕士点叙事文化学研究在全国起步较早,具有先行性和较大影响力。学科带头人张开焱教授是国内该领域有较高知名度的学者,同时,一批由中青年教授、博士组成的研究和教学团队也显示出较强的实力。李兴阳教授在当代文学叙事研究,王文惠教授在女性主义叙事批评,刘建民博士在历史叙事文体理论,谢龙新博士在后现代文化与叙事理论研究等方面,均取得大量成果。本方向主要致力培养对各种叙事文化现象进行理论研究、批评和创作实践的学术型或创作型人才。 二、文艺美学:文艺美学致力于从美学角度研究文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本方向骨干队伍由一批老、中、青教授博士构成,具有相当学术实力。方向带头人李社教教授在中国审美起源史和器物美学研究领域具有独特学术视野和丰硕成果,在国内独树一帜,已产生较大学术影响。王守雪教授在徐复观美学思想研究,杜汉生教授在德国古典美学与审美教育研究,李有光博士在现代阐释美学与中国古代阐释学研究以及后现代文化美学研究,胡鹏林博士在审美现代性与身体美学研究等领域均有丰富研究成果和较好学术影响。本方向主要致力于培养从事文艺学美学研究或审美实践活动方面的学术型或应用型人才。 三、中国文论:本方向致力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与批评,并兼及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与批评问题。本方向教学科研团队由8位教授博士构成,颇具实力。方向带头人石麟教授是研究中国古代小说史与中国小说批评史的知名学者,在国内该领域有广泛影响。吴瑞霞教授在中国古代文论、尤其是中国古代戏曲理论、《文心雕龙》等研究领域,景遐东教授在中国古代散文理论、江南文化与文学研究领域,徐柏青教授在中国古代赋学理论、先秦散文与先秦诸子研究领域,胡淑芳教授在中国古代戏剧史与戏剧理论研究领域,刘桂华教授在中国古代词学研究领域,胡光波博士在中国诗学研究领域,舒大清博士在中国古代歌谣理论与歌谣史研究领域,严平博士在中国古代批评文体研究领域均有丰厚积累和一定的学术影响。本方向在坚持古代文论为主的前提下,注意古今贯通,文史哲贯通,致力培养从事古代文化与文学理论研究、教学和文化管理方面的人才。 与一般文艺学培养目标不同的是,我们在坚持专业性的同时,十分注意结合当下社会文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具有理论素养、又有文化与审美实践能力的研究型和应用型人才。所培养的人才,既可以从事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和教学工作,也适合从事社会多种文化行业和领域的管理、策划、组织、创造等实践性、应用型性工作。课程开设和教学突出“有利于应用和有利于就业”的原则,在培养终端上使学有所用。 应用数学硕士点简介 湖北师范学院应用数学硕士点依托于数学与统计学院。1996年被评为湖北师范学院首批重点学科,2001年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200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应用数学”成为我校首批具有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同年再次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2008年被湖北省评定为特色学科,同年该学科被湖北省设立楚天学者岗。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微分方程与控制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泛函与非线性分析、控制论与智能系统。 学科点现有教授12人,副教授11人,博士13人(含在读),成员中有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2人,省政府专家津贴获得者3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人,湖北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形成了一支团结协作、年富力强、结构合理的学术团队。 近年来学科成员在Physics Letter A、IEEE. Trans.、Neural Networks、Statis. and Prob. Letters、Comm. Statis.: Theory and Methods、J. Computation and Applied Mathematics、J. Math. and Anal. Appl.、J. Nonlinear Analysis、《中国科学》、《数学学报》、《数学年刊》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二百五十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四十多篇。主持了两项并参与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教育部重点项目一项,主持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重大、重点研究项目二十多项。近几年学科成员的科研成果获得了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二、三等奖十项,黄石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二、三等奖多项。学科的研究成果受到了国内同行专家的一致好评。 本学科的实验用房、设备和图书资料等研究条件完备。主要成员每人配有办公室一间、台式微型机计算机一台、打印机一台、笔记本一台。拥有IBM-P650小型机一台、工作站8台、联机打印机一台,并拥有一套适用于AIX平台的正版Matlab软件。学校图书馆与中科院武汉分院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等国内外图书馆实行资源共享,特别是拥有访问Springer和Elsevier数据库的权限。另外,数学与统计学院资料室拥有大量纸制的外文图书资料和国内的一切重要期刊。 本专业1986年就开始与湖北大学联合培养“应用数学”硕士研究生, 共招收硕士研究生28名,其中有17人考取博士研究生,因而本专业培养“应用数学”硕士研究生的经验丰富,研究生的质量较高,深受用人单位的肯定。2007年首届自主招生硕士研究生11人,人均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超过3篇(其中三大检索论文1.6篇/人),一次性就业率为100%,其中2人考取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博士,5人在高校就业,其余毕业研究生考取公务员或在重点高中就业。 目前本学科科研经费充足,研究方向特色鲜明,正致力于重大课题的研究,以项目带动高级别、原创性科研成果,积极争取横向项目,加强应用性研究,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力争使本学科的整体实力水平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更高的声誉。 分析化学硕士点简介 湖北师范学院分析化学学科经过30余年与时俱进、艰辛努力的建设与发展,现在集硕士学位授予点、省优势学科、省重点学科、楚天学者特聘教授设岗学科、省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省优势研究领域、省精品课程、省优质课程、污染物分析与资源化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黄石市化学与生物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十位于一体,形成了特色鲜明、梯队合理、手段完备、教学成果丰富、基础研究与自然科学前沿密切关联、应用研究服务于经济建设的湖北省优势学科之一。 学科成员中,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6人;教授12人、副教授10人;博士18人(其中博士后6人),在读博士4人; 享受省政府津贴2人,省跨世纪学术骨干2人,是一支职称、学历、年龄和学缘结构合理、能够适应学科发展和生化分析技术研究需要的、稳定的研究队伍。 学科的平台建设主要集中于污染物分析与资源化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该重点实验室集科学研究、仪器服务、学术交流于一体,水电、通风、消防、监控、网络、污水处理等各项功能齐全,现有大型仪器及其配套设备近40台(套),总价值近2000万元。 近几年,该学科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形成了超分子识别及其联用技术、传感分析技术、功能材料及其分析应用等稳定的研究方向,在国际研究热点、中医药现代化、产品技术开发、环境污染监测与治理等方面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并形成如下特色。 特色之一,面向生命科学的需要,开展能跟上国际研究热点的基础研究。近年来,围绕生命科学问题,分别在主体分子的功能化、主-客体的分子组装、超分子识别与传感分析、分离-分析、生物超分子体系、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等方面开展了系列探索,提出了一些新的作用模式,建立了一些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分析方法,先后在Chem. Commun.(SCI IF: 5.504)、J. Chromatography A(SCI IF: 4.101)、Anal. Bioanal. Chem.(SCI IF: 3.48)、Analyst(SCI IF: 3.272)Electrophoresis(SCI IF: 3.077)、Protein Sci.(SCI IF: 2.937)等国际知名刊物和国内重要刊物上公开发表160余篇学术论文并被SCI/EI收录,被国内外同行引用800余次。 特色之二,面向振兴民族医药的需要,在中药现代化方面开展基础研究。采用超临界、微波等手段研究了丹参、吴茱萸、鱼腥草等中有效组分的提取,用毛细管电泳与化学发光、质谱等技术联用研究提取物的分离与检测,建立了丹参、吴茱萸、鱼腥草等中的微量元素形态、组成和构象分析的新方法,获得了它们当中有效组分的指纹图谱;探讨了提取物的中药活性、药效及与生物靶标分子的相互作用,这些工作对中药的现代化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特色之三,面向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合作开展技术攻关和服务。与黄石盛康医药化工公司在对氟苯胺的工艺、异构体的分离技术等方面开展合作研究,促进了对氟苯胺系列产品的升级;设计并合成了N1位杂环取代的喹诺酮衍生物,得到了一些新的抗菌药物新品种;在磁性-发光免疫分析、细胞分离和磁性靶向药物载体材料的制备,取得了系列重大突破。目前,三项科研成果已经实现了技术转让。 特色之四,面向环境问题的需要,积极开展污染治理技术研究。用化学、生物等技术手段,在痕量/超痕量污染物的定量分析和形态分析等方面研究具有自己的特色。如,黄石地区氟本底值的普查,含氟废水、含砷废水、高浊度含油废水的处理及污染湖泊的生态修复等问题,申请了三项专利,三项科研成果实现了技术转让。 目前该学科正对湖北师范学院业已形成优势的化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和生命科学研究领域进行优化整合,以生命活性物质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开发新型分析技术和新型功能材料为突破口,分别从分离分析技术、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和生化分析新材料及新技术三个研究方向开展以生化分析技术为主题的研究,探讨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和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基础问题;同时积极服务地区经济建设主战场,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道路,努力提高本学科在国内同行中的影响力。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重庆大学2010年在职人员攻读法律硕士招生简章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在职法律硕士招生简章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工商管理硕士招生简章
·苏州大学2010年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招生简章
·苏州大学2010年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招生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