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通识教育社会科学硕士课程 MSSc in General Education Programme (MGE) 在瞬息万变的社会及经济环境中,人才竞争及通才的需求不断上升,跨学科学习成為高等教育及中学教育的最新趋势。过去数十载,香港中文大学不但提供高素质的教学与研究,培育不少社会领袖,其历史悠久的通识教育更贯彻实践全人教育的理念。通识教育社会科学硕士课程集学术、潜能发展和个人成长于一身,为教育工作者及有志与时并进、增强个人才能的各界人士而设。 强化课程 课程保留与香港新高中通识课程衔接的单元,协助教育工作者对通识学科作出全面透彻的理解。与此同时,课程加入不少崭新元素,包括(一)新世代之才能、(二)人类与自然及(三)个人与社会三大范畴。 通过认识本土及国际的挑战与机遇,加以个人潜能的发掘,课程旨在拓展学员视野、培育批判思考及加强适应社会转变的能力。 课程讲师的学术背景涵盖人文、教育、医学、科学及社会科学,课程亦邀请不同的专业人士担任演讲嘉宾,加强学员对社会发展的认识。 课程主要设计为一年的全日制及两年的兼读制,然而课程亦具备一定的弹性,让最长的全日制可达三年而兼读制则是达四年。 学生须于最长修业期限内完成课程,并符合毕业要求。
•对通识教育有兴趣及有志拓展个人才能及事业的各界人士 授课语言 本课程主要授课语言为英文和粤语;学生必须认识该科语言方可修读该课程 本课程包括二十二个选修科目。全部科目将分为三个不同重心范畴:(1) 新世代之才能、(2) 人类与大自然、及 (3) 个人与社会。 范畴一: 新世代之才能
范畴二: 人类与自然
范畴三:个人与社会
科目简介 GNED 5001知识论与批判性思考 本科以古老及近代对知识的理解来探讨「什么是知识」、「怎样令意念变得真实」和「如何证实意念」等问题。哲理分析和批判性思考技巧亦是课程阐述重点。学员将学习将不同的概念和理论应用于生活之中。 GNED 5101个人成长及生命历程 GNED 5102人际沟通 GNED 5201一国两制与政治参与 本科介绍基本法下的宪制及政治架构如何影响香港的政治参与,包括「一国两制」的基本原则、香港的法治及政治实况,以及香港人的身份政治问题。 GNED 5202 香港经济、社会及文化之转变 GNED 5301中国政治与经济改革 GNED 5302中国社会 GNED 5401 理解全球化 GNED 5501公共卫生学基础 GNED 5502公共卫生与科技 GNED 5601能源与科技 GNED 5602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学员将会学习当前的环境议题,并探讨生命与环境的关係。可持续发展是环境发展的重要目标,本科将重点讨论现时香港的可持续发展及不同持份者在其中的角色和责任。 GNED 5701 从新闻了解世界 GNED 5703 探索宇宙的真貌 我们所处,只是宇宙中一个微小的据点;我们看到,也不过是一个平凡的视野。然而在这些限制之下,科学家居然能够解释许多看来奇诡、不可思议的现象、找出它们互相的关係、建立一套相当完整的理论、更推论出整个宇宙的过去与将来!本科以一系列关于天文学理论的辩论为骨干,深入浅出地介绍科学家如何探究宇宙奥秘,并讨论自然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间之互动。本科以概念描述为主,学生无须理科背景。 GNED 5801 演讲学 本科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公开演讲的传播过程及理论,分辨好与坏的演讲,提升撰写演词和公开演讲的技巧。本科共分四部份:理论、观察、分析和实践。 GNED 5802 创意之路(): 强劲、出众及不凡 GNED 5803 新媒体与社会 本课程阐述新媒体与社会之间的关係。透过了解其关系,学员会进一步掌握新媒体于日常生活上之应用,如资料搜寻和娱乐。 GNED 5804 社会研究方法 GNED 5805 艺术与社会 本科以一个跨学科的角度分析艺术与社会之间的关係。它以不同概念来探讨有关艺术与社会之间的关係,当中包括美学、社会学和艺术历史的概念。在这些概念的引导下,再探讨艺术与社会之间的问题和艺术如何影响社会。课堂上将以个案研究来分析艺术与社会之间的关係。 GNED 5806 多元文化: 廿一世纪的全球联系 本科将提升学生于多元文化社会中的沟通知识与技巧,课程集中阐述与不同文化背景人士建立人际关係时需注意之态度和能力。 GNED 5901 谈死论生 – 认识死亡、活得自在 本课程建于死亡与生命并非对立的原则上;相反,死亡是生命不可或缺的部分。本课程旨在让学生认识死亡,从而让他们有能力开展更充实及觉醒的生活。课程引用社会学和人类学研究,简单介绍不同社会如何处理生命与死亡,以及这方面的历史变化。课程亦介绍协助濒死者、哀伤处理和为死亡作准备等方面的最新理论及实践。此外,亦会探究有关「安乐死」和自杀的种种争论。 GNED 5902 人生哲学 本科会以一个特别的方法来学习哲学。哲学帮助我们了解基本思维和生活中深层信念,透过学习学生可以不同的视野去思考现在我们所居住的社会。课堂上将以影片和不同读物来阐明与生活相关的哲理。 毕业要求 学员必须符合以下资格方能毕业: 入学资格详情请参阅[研究院概览2011-12]或浏览研究院网页(http://www2.cuhk.edu.hk/gss)。 1.申请人须: 报名手续 申请人可透过研究院网页(http://www.cuhk.edu.hk/gss)递交网上申请表格,然后邮寄所需申请文件至: 香港新界沙田香港中文大学信和楼一楼社会科学院通识教育社会科学硕士课程。除了网上申请,申请人也可以选择亲身到研究院索取表格: 新界沙田香港中文大学教研楼一座四楼研究院 所需申请文件包括: 一、填妥之申请表格(于网上递交申请表格的申请人毋须提交) 二、报名费收据(于网上申请并以信用卡缴款的申请人毋须提交) 三、申请人现正肄业或已毕业之大学发出之学业成绩单[注一及二] 四、毕业证书副本 五、符合研究院「英语能力规定」的学历/资格之证明文件(如CET,TOEFL) 六、两位咨询人的机密推荐书各一 [注三] 七、身份证明文件副本 八、一篇申明修读目的之文章(1-2页) 注一:如申请人持有由海外大学颁发的学位而其修读形式是以遥距学习,或该学位是於短时期内完成者,中大研究院或会要求申请人提供由香港学术评审局发出的学历评核报告。 注二:学业成绩单必须由肄业大学直接寄往社会科学院通识教育学部。 注三:机密推荐书必须由諮询人直接寄往社会科学院通识教育学部。 截止申请日期 即将截止 学费 整个课程(八科)为港币90,000元,每增修一科之学费为港币11,250元。另外申请时亦要缴交港币180元之报名费(不设退款)。 住宿 同学须自行安排校外住宿事宜。 查询 地址:香港新界沙田 电话:2696 1005 (霍小姐)/2609 6236(凌小姐) 一般查询 1.中大社会科学院开办的通识课程,跟教育学院开办的「通识教育科课程发展与教学文学硕士课程」有什么分别? 社会科学院的课程侧重通识科的内容及知识。教育学院的文学硕士课程侧重教学法及课程设计。例如教育学院提供的单元「课程领导:课程设计、实践及评估」及「通识教育科与学校环境」并不包括在社会科学院的课程内。 2.课程以哪种语言授课?教材以哪种语言为主? 课程以英语及粤语授课,视乎每科导师而定。教材以英文为主。如有需要,专有名词将附有中文翻译。 3.学员完成此课程后能否任教通识课?此课程是否获香港政府承认任教通识科的专业资格? 香港政府并无明确订定任教通识科的专业资格。本课程将为学员提供任教通识科所需的知识。 4.于其他院校修读的相关课程能否申请学科或学分豁免? 大学有学科/学分豁免规则,申请将按个别情况考虑。本课程宗旨在扩阔学员的知识基础,故此一般豁免学科/学分的申请将不获考虑。 5.学费分多少期缴交? 学员需于第一期学期开始前缴交港币二万二千五百元五作为第一期学费。之后学费将以学生修读科目数目计算,每一科之学费为港币一万一千二百五十元正。 6.大学有否为学员提供学费资助或减免? 大学并没有为本课程的学员提供任何财政资助。 入学资格及申请手续 1.如何申请及索取申请表格? 可透过研究院网页递交网上申请表格(http://www.cuhk.edu.hk/gss)或邮递/亲身到研究院索取有关资料: 新界沙田 2.甚麼是符合研究院「英语能力规定」的学历/资格? •持有由香港或其他英语国家之大学颁发之学位,或 •提交下列任何一项公开试之成绩单 •持有由香港或其他英语国家认可机构颁发之专业资格。 详情请参看研究院网页:http://www2.cuhk.edu.hk/gss/entry.php 3.除申请表外,须递交哪些文件? 所需申请文件包括: 一、填妥之申请表格(于网上递交申请表格的申请人毋须提交) 二、报名费收据(于网上申请并以信用卡缴款的申请人毋须提交) 三、申请人现正肄业或已毕业之大学发出之学业成绩单[注一及二] 四、毕业证书副本 五、符合研究院「英语能力规定」的学历/资格之证明文件(如CET,TOEFL) 六、两位咨询人的机密推荐书各一 [注三] 七、身份证明文件副本 八、一篇申明修读目的之文章(1-2页) * 文件可邮寄至: 注一:如申请人持有由海外大学颁发的学位而其修读形式是以遥距学习,或该学位是於短时期内完成者,中大研究院或会要求申请人提供由香港学术评审局发出的学历评核报告。 注二:学业成绩单必须由肄业大学直接寄往社会科学院通识教育学部。香港中文大学学士及高级学位课程学生则可提交学业成绩单副本。 注三:机密推荐书必须由諮询人直接寄往社会科学院通识教育学部。 4. 何时公布收生结果?是否每位申请人都会收到邮件、电邮或电话通知? 申请人可在研究院网站查看申请结果。成功取录者会在收生程序后收到书面通知。整个收生程序会经过多次遴选,过程可能需时数月(一般由四月到六月)。 课程评核及课堂安排 1.学员是否可于一年内完成此课程? 如学员选择以全日制修业模式,可于一年内修毕八科毕业。如兼读制学员于暑期修读密集式课程,亦可于一年内毕业。 2.此课程将如何评核学员? 学员是否要参加考试及完成毕业论文? 评核方法按个别科目性质由任教老师决定。在一般情况下,学员需于每学期末参加考试。此课程没有毕业论文要求。 3.学员于每星期上多少节课? 上课节数视乎学员选修科目数量而定。在第一、二学期(即九月至四月),每科每星期平均上一节课。大学规定学员于第一、二学期毎学期最少选修一科。 4.每个学期的课程安排如何? 每星期上多少节课? 会否于日间及周末上课? 本课程每学年共有四个学期。除了第一、二学期(即九月至四月)之外,亦有两个课程比较紧凑之暑期学期。 第一学期: 九月至十二月 于第一、二学期,学员将安排于周日晚上或周末日间上课,每科每星期上课一节。 于暑假期间,学员将安排于周日日间、晚上或周末日间上课。每科每星期平均上课两节。 5.上课地点会否在中大校园? 课堂将安排于中大校园。 非本地申请人注意事项 1. 大学会为申请人提供住宿吗? 由于大学宿舍资源紧张,所有本地和非本地学员必须自行安排校外住宿事宜。 A. 申请全日制课程 1. 当收到入学通知书后,接着该怎样? 当收到入学通知书时,会同时收到一份办理入学程序的流程图。请细心参阅此图,以了解整个入学程序的要求。简言之,当收到入学通知书后,申请人必须在两个星期内向香港亚太研究所邮递相关证明文件以作申请学生签证之用,并在指定日期前回复研究院,确认将会入读本课程。大学有关部门会将申请人的证明文件直接送交香港入境事务处。学生签证申请一经批核,研究院会直接邮寄签证标签给申请人。整个程序通常需时两个月,建议申请人在收到入学通知书后,尽早递交相关证明文件。 申请人需要重新申请学生签证。 B. 申请兼读制课程 1. 我目前持有工作签证在香港工作而且,我是否需要额外申请学生签证以报读兼读制课程? 不需要。申请人收到入学通知书后,请尽早向研究院出示有关的工作签证,同时亦请留意工作签证的有效日期,以确保整个在学时期皆持有有效的工作签证。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重庆大学2010年在职人员攻读法律硕士招生简章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在职法律硕士招生简章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工商管理硕士招生简章
·苏州大学2010年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招生简章
·苏州大学2010年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招生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