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考研加油绽 > 教育要闻 > 正文
泸州医学院回应2次改名:领导放寒假不方便电话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1-28 10:20
分享到:

[摘要]今年1月,泸医再次挂出新名字:西南医科大学。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坐不住了。昨日,该院首次发布官方表态:将采取具体方法维护权益。

1980年西南医院大门

1980年西南医院大门

网友上传的照片中,泸州医学院左侧招牌上已改成西南医科大学,右侧校名依旧是四川医科大学。

网友上传的照片中,泸州医学院左侧招牌上已改成西南医科大学,右侧校名依旧是四川医科大学。

去年5月,四川省泸州医学院(下称泸医)改名为四川医科大学,遭到四川大学和所属华西医院强烈反对。

今年1月,泸医再次挂出新名字:西南医科大学。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坐不住了。昨日,该院首次发布官方表态:将采取具体方法维护权益。

这场被人民日报称为“引起社会轩然大波的改名风波”,引发人们思考。

泸州医学院两次改名

去年5月,泸医在校门挂出横幅,表示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这一更名遭到四川大学尤其是川大华西医院反对。

本月17日,泸医再次更改校门招牌,新名为西南医科大学,学校门口公交车站牌也同时更名。

这次,西南医院坐不住了。

昨日,西南医院给出官方说法,表示已经通过第三军医大学向国家教育部提起行政复议,并保留采取法律措施的权利。

西南医院发出声明书

以下是西南医院官方声明书(摘录):

西南医院前身是1929年建立的“国民政府中央医院”,1950年11月西南军政委员会正式命名西南医院,为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三军医大学西南临床医学院。

“西 南医院”及其系列称谓已获得国家商标注册,并被认定为重庆市著名商标,驰名中外,西南医院享有完全的法律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反不正当 竞争法》之规定,任何法人单位和个人采用与之相同或近似的名称,导致混淆或误导公众,致使驰名商标注册人利益可能受到损害的行为,都是侵权及不正当竞争行 为,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我院坚决反对四川省“泸州医学院”更名为“西南医科大学”,并已通过第三军医大学向国家教育部申请高校更名行政复议。

我院要求四川省“泸州医学院”立即停止其不当更名行为,停止对我院权益的继续侵害。

我院保留采取进一步法律措施,维护我院相关权益的权利。

调查:八成人表示会搞混

西 南医院相关工作人员告诉重庆晚报记者,泸医的做法太过分。“中英文名称高度重合,据说其下属医院即将命名为西南一院或者西南附一院。如果细致到科室,简直 一模一样,比如我们的西南烧伤科、西南眼科,以后他们也是同样的名字。我们曾发放1500份问卷到门诊与街头,结果70%到80%的群众以为西南医科大学 和西南医院是一家,或者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西南医院3位院士也为此发声,并给教育部去函。

王正国院士表示,同事都对西南医院即将卷入混淆深感不安,也对泸医试图冠以“西南”之名十分不解。西南医院从1950年起使用该名,这一名称在社会上和学术界赢得了公认。

王 正国说,我国医学院校与其第一附属医院多有同名的传统,如协和医学院与协和医院、同济医学院与同济医院,这代表医学院校与附属医院之间血肉相融、文化相承 的亲密关系。“西南医科大学”校名一旦出现,恐怕百姓们会误把西南医院归为这所西南医科大学名下,将对公众造成许多不便。

王正国认为,校名反映了该校的历史渊源、文化传承、地理依托、办学定位和规模等级等诸多因素,不可不慎之又慎。泸医本身也有着悠久历史,经过几十年努力,这一名称也普遍被人们承认。

王正国说,不久前他与几位老专家叙谈,大家都表示,泸医即使希望升格为大学,弃已为人所熟知的名字和几十年的传承于不顾,这一做法实在令人费解。另外,就其历史源流和发展水平看,该校毕竟不能代表西南地区的医学教育水平。

泸医:我们放完寒假再说

昨日,重庆晚报记者尝试联系泸医。

从泸医官网寻找联系方式时,记者看到这一幕:虽然校名已改为西南医科大学,但直至昨日下午,该校官网名字仍为四川医科大学。

记者拨打官网上联系电话,工作人员告诉称:“对于这件事,现在我们没什么说的。领导放假了,也不方便给电话,领导也没回应过,如果真需要采访,那就等我们放完寒假再打过来吧。”

人民日报发表评论

改名不能太功利

人民日报本月21日发表评论《改名不能太功利》,称泸医改名为“一次在社会上引发轩然大波的改名”。

人民日报认为,泸医这次改名自然是让自己上了一个档次。这并不是这所大学近期第一次改名。从泸州到四川,再到西南,从学院到大学,不到1年时间,这所大学的“江湖地位”似乎一连翻了好几个跟头,而人们关注的焦点也正在于此——校名改了,学校真的就跨越式发展了吗?

近 些年来,改校名一直是国内不少高校十分热衷的事。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全国至少有18所高校申请改名,大多从学院更名为大学。相关数据显示,过去5年 国内有257所高校更名。隐藏在国内高校改名背后的“潜规则”,实际昭示着一些高校对功利的蠢蠢欲动:一方面,高校名称的“升级”,很可能意味着获得更多 的教育资源,甚至连高校领导的行政级别也将获得升迁。另一方面,“高大上”的校名,更有利于高校的招生与宣传。

重庆晚报记者 严艺菲 首席记者 冉文 摄影报道

(重庆晚报)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2016年重庆高职单招院校增至31所 3月7日起报名  ·寒假假期选留校?浙江高校推出1元假期宿舍  ·2016世界商学院排名 法国商学院力压哈佛居榜首  ·西南财经大学一硕士论文涉抄袭 仅后记差异大  ·大学设置另类专业须审慎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