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杭州推进市属高校以需求深化教改 学生毕业不愁企业选材不慌 在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还不到八点,离上课还有二十多分钟,学生们便陆续走进了王玉珏老师的二维动漫制作课堂,熟练地掏出一张“工作证”刷卡签到,当提前几分钟赶来上课的王玉珏老师走进教室时,每台计算机前座无虚席。 在王玉珏的课上观察了半天,发现每个学生都在忙着自己的“工作”,没人乱逛网站开小差。下课后,每个学生依旧都在门口打了卡才离开。自从杭职院推行“校企合作、产学对接”,将课堂模拟成“上班”环境以来,学生们上课越来越积极主动,学校里这样全勤的课堂早已不鲜见。 重构课题 让学生就业不再难 “老师把企业的项目带进课堂给我们做,从剧本制作、人设、场景、道具、到中期制作、分镜直至最后,都是我们小组独立完成的。”王玉珏的这堂课上,同学们继续分组制作一个关于“春运”的车载视频,学生钟意调出他们已经制作完成80%的视频给记者介绍“老师把课程都融入到实践中,这样更有助于我们学习、理解和应用。” 王玉珏告诉记者:“你看到的那个打卡机也是模拟企业工作环境,让他们养成习惯,如果在企业里,是不能随意迟到早退的。我们的分组和企业里的分组基本一致,一个项目做下来,学生可以了解到真实的企业工作流程。而且,每个小组做出来的最后内容都会提供给企业去做选择,如果被选中,对学生来说,不光是有奖励,也会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更有学习的动力,更重要的是做的好了对他们就业也有不少帮助。” 王玉珏老师的课堂只是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乃至杭州市属高校教学的一个缩影。 以杭职院的电梯实训基地为例,5000平方米的电梯实训基地拥有28个竖梯井道(三层高)、6个扶梯井道,采用“小班化”教学,授课地点就在实训基地里里。第一期28个学生,全部采取小班化采用的是小班化教学,1个老师带4个学生,老师在真实的环境中手把手地教学生。 “离学生毕业还有半年的时候就全部被全球电梯行业前十的企业订走了!不光如此,他们起薪4000块左右,在行业内都算高的!”提到自己培养的学生,电梯实训基地的韩霁老师非常自豪。 “我们学校的每个专业都跟企业有合作,去年毕业季,三千多毕业生有两万多个岗位可选择,只要想工作的都会有工作!就业容易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就提高了!”杭职院产学合作处姜萌处长告诉记者:“很多用人单位都说我们学校毕业生综合素质高,不仅首岗适应快,而且多岗迁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像我们2008届数控技术专业毕业生徐金泉毕业后进入全球三大数控机床生产商之一的企业,工作出色,连续几年被评为‘绩优人员’,企业负责人说,像徐金泉这样的学生,多少我都要。” 产学对接 老师跟市场调教学 杭职院的毕业生如此抢手跟学校“产学对接”的教学模式密不可分。为了自己的课程不与企业和市场脱轨,每个老师都花费了许多精力! 杭职院友嘉机电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负责人魏宏玲,同时也是“二轮车停车设备研制”项目的指导教师。她告诉记者,机电专业是一门“宽口径”专业,大到生产车间的机床,小到豆浆机的内芯,都是教学的目标:“身为高职的老师,要想办法帮助学生在校期间掌握更多的技能,方便他们就业。短短三年的高职教学课堂,不足以让学生掌握、精通所有的机电设备,所以我们就推出了‘学期项目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试验:将每个学期的知识点转化为学期项目,在学生参与项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为了能够了解市场需求,我们要求专任专业教师三年内必须要有不少于半年到企业一线实践的经历,并明确下企业锻炼的具体任务和要求。”在杭职院院长贾文胜看来,课题紧跟企业需求是每个老师的基本功:“学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不是学校的老师和专业负责人最清楚,而是用人单位最清楚;每个专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等也不是掌握在学校手里,而在处于市场最前端的龙头企业手里。老师脱离了企业,就没办法更好的教学生实用的知识!” 正是看到了学校和企业深度“产学对接”的成效,企业才愿意投入人力物力给学校。今年,友嘉集团在杭职投入500万元建设“机床博物馆”;达利集团建成了3000多平方的“厂中校”;金都管理学院与万科集团合作培养“社区管家”;信息工程学院与银江集团、安恒公司合作培养“软件工程师”;临江学院与浙江虹越集团合作培养“园艺人才”等等。 共同推进 校企结合前景广阔 如今,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杭州育英职业技术学院等七所杭州市属高校都进行了“产学对接”。 杭州市教育局副局长肖锋告诉记者,杭州市推进市属高校“产学对接”以来,已立项建设特需专业15个,中高职衔接示范专业5个和培育专业5个,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20个,技能名师工作室30个,示范性职工培训中心10个,优秀中青年教师进企服务70人;建立新型产学合作组织9个;确定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37家;推出116项市属高校优秀科技成果,签约转让7项科技成果,新签约建立3个重大科技合作平台。 “杭州市市政府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联合了市教育局、市国资委、市经信委、市科委、市人力社保局等部门共同推进市属高校‘产学对接’。”杭州市市政府副秘书长姚坚认为市属高校“产学对接”非常有必要,“各部门牵头组建了一批产学合作组织,为产学对接的长效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并且落实了产学对接工作专项经费,通过七项工程项目建设推动了校企合作。” 杭州市教育局和杭州市国资委建立推进市属高校与市属国企合作协同机制。2015年,16家大型市属国企均与市属高校建立结对关系,9家国企与高校签订接纳大学生实习实训的合作协议,成为首批杭州市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杭州地铁集团与市教育局签订合作协议,与3所市属高校、2所中职学校合作,共同开展地铁人才订单式培养,首批39名学生已在杭师大钱江学院入读地铁订单班。市商旅集团与市属高校合作,共同组建校企合作模式的杭州市商旅产学合作联盟。杭州市民卡公司与浙大城市学院合作,共建“市民卡产研中心”、“数据分析建模工作室”,共同推进市民卡应用。 杭州市市政府副秘书长姚坚说:“杭州市推进高校产学对接工作,是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困难时刻提出的一剂药方,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一项重大举措,是构建杭州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直接抓手。目的就是要通过产学对接,为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新动力,为杭州经济走出低谷提供一条新路子;为当前大力实施的创新创业注入新活力,为打造创新活力之城提供新载体;为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提出新理念,为杭州市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供新方向。” 杭州刚刚公布了第二批杭州市大学实习实训基地名单,“十三五”期间,杭州市属高校将进一步推进产学对接。 (人民网浙江频道)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复旦校友捐7亿元 创该校校友捐赠最高纪录
·杭州市属高校在课堂上完成“产学对接”
·互联网思维+ 加快大学生创业人才培养
·家庭背景“隐形门槛”对中国阶层流动作用日益
·世界顶级大学如何应对权贵土豪“递条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