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上午, 金砖国家大学校长论坛于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演讲厅顺利闭幕。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担任本次闭幕式主持人。 本次闭幕式共有四项议程。第一项议程为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总结论坛的讨论交流成果。 董奇指出,在世界格局正发生重大变化、金砖国家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的位置不断上升的今天,金砖国家大学正面临着重大机遇与挑战,需要各自承担重要的历史责任,也要广泛开展合作。如何评价金砖国家大学的发展标准成为一个重大问题,必须建立一个更能反映金砖国家各国实际,更能反映每一所大学实际的评价标准。此外,金砖国家各个大学之间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单边和多边合作,这些都是金砖国家大学之间进一步加强合作的基础。金砖国家大学联盟需服务于金砖国家的发展,为世界科学研究、国际交流、学术发展作出一些新的贡献。 第二项议程为各分论坛代表就昨天各自论坛的讨论成果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 高等教育分论坛代表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世界比较教育协会联合会主席王英杰。他指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中国必须参与到这样一个趋势里面,同时要保持中国自己的文化传统,“和而不同”应成为我们大学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大学需要合作,同时也需要找到一种新的发展模式,金砖国家要继续合作。我们的大学有机会,也有义务去寻找一个新的发展模式。 经济发展与经济转型论坛的代表为俄罗斯国立高等经济学院商学院院长尼克雷·菲利诺夫·车尔尼舍夫教授。他在发言中提出,当前新型经济体日益强大,但这种快速增长会有结束的一天,经济减速是“新常态”,这会导致社会结构巨大的变化。各国对于高等教育的需求在增加,但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存在很多问题,如不平等性、缺乏高素质高校教师、劳动力或者就业市场对大学的影响等。大家有必要就大学新的发展模式开展一些创新科研项目。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环境分论坛的代表为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副校长比亚吉奥·费尔南多·吉亚内蒂教授。他认为金砖国家可以就环境难题开展联合研究,组建联合科研网络和组织架构。 文化传统与社会创新论坛代表为印度贝拿勒斯印度教大学卡玛尔·希尔教授。他认为金砖国家有很多的共同之处,各个国家的相互依赖性在不断加强,要处理本地的和全球范围内的危机,需要创新、教育和跨文化的接触对话。 “可持续发展的志愿服务路径探索:金砖国家经验分享”分论坛代表为莫斯科国立高等经济学院首席专家维亚车斯拉夫·伊万诺夫教授。他在发言中指出,大学在志愿服务和教育上发挥了非常重大的作用,金砖国家在人口、经济发展等很多方面都有着诸多共通之处,各国可以在志愿服务方面分享交流经验。 第三项议程为北京王府学校校长王广发做关于金砖国家吸收、培养面对未来国际复合人才的简要报告。 谈到大学教育,王广发提出四点想法:一,金砖国家大学应建立完善的大数据,启动教育科研智库研究的系统工程;二,吸收各类基金为金砖国家以及各国教育创新、大学责任、人才培养创造财富,形成良性循环;三,着眼大学教育、研究型教育,向中学下游辐射;四,金砖国家大学人才建设要“走出去、引进来”,重点学科联盟要走向大合作舞台,承担跨区域、跨行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伟大使命和责任。 第四项议程为北京师范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刘川生主任宣读《金砖国家大学校长论坛——北京共识》,宣布金砖国家大学校长联盟成立。 闭幕式最后,与会大学校长、学校代表共同签署《金砖国家大学校长论坛——北京共识》,共同参与金砖国家大学联盟启动仪式。 本次金砖国家大学校长论坛顺利闭幕。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清华大学EMBA项目登顶《金融时报》百强榜
·温儒敏:大学应该回归其本义
·第十二届对外汉语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二外召开
·中央财政提前下达2016年特教补助经费预算4.1亿元
·开普顿大学校长:大学需自主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