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引导一线教师把课上得“呱呱叫” 华东师范大学今天为首次设立的教学贡献奖颁奖,向两名获得杰出教学贡献奖的教师各颁10万元奖金,向7名获得优秀教学贡献奖的教师各颁5万元奖金。此举重在引导一线教师在三尺讲台上把课上得“呱呱叫”。 此次进入候选的教师都必须是长期坚持在教学工作的第一线,每学年实际完成本科课堂教学72学时以上。学校专门成立了由校领导、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等13人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考量候选人的重要标准就是看他们在人才培养,特别是在本科人才培养中所做出的突出贡献。“你如何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你如何在思想道德层面上引导学生的行为规范?”“你所践行的本科生学业评价体系,如何在全院甚至全校范围进行推广?”……在评审会的答辩过程中,候选教师纷纷阐述了各自对本科教学的挚爱与倾心。 今天,体育与健康学院教授汪晓赞、地理科学学院教授郑祥民荣获了首届杰出教学贡献奖。他们与其他几位获得优秀教学贡献奖的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把课堂教学同样当成自己的“科研任务”,而且,所上的课都极具人气,都普遍赢得学生们的点赞。据悉,华东师大今后将每年评选一次教学贡献奖。 汪晓赞教授 每堂课都给学生发“奖券” 接班后3天,就能把全部120多名学生的名字都记住。70后的汪晓赞教授,被同学们誉为有着现实版的“最强大脑”,而且还是真真切切地把学生记在了心里。 上汪教授的《体育统计学》、《体育科研方法》、《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等课程,尽管大教室里坐着百多名学生,但气氛却相当活跃。这是因为她讲课是不拘泥于书本和讲义的,而是以一个又一个的提问,既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又将知识点逐个串联起来。只要学生举手站起来回答,先不管对与错,就能领到一张小纸条,下课后,拿到小纸条的同学再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交还给汪教授。可别小看这张签了名的小纸条,它可是汪教授“发明”的小奖券啊。到了学期末,汪教授会将所收集来的奖券一一统计出来,并将它们折算成学生的平时成绩。而且,汪教授的每学期最后一堂课结束后,班级里又会特别的热闹,因为她会从一大堆一学期收来的奖券中当众“抽奖”,抽到的同学还能领到汪教授个人赠送的小礼物呢。“说白了,这都是一些教学上的‘噱头’,目的还是激发学生上课要开动脑筋,积极回答问题。”她说。 每到周末,汪教授会把她的博士生、硕士生组成一个志愿团队,为学有余力的本科生开设“周末人才学校”,既上通识课,也开展专业研讨。连续好多年,她总是亲自把一届又一届的毕业生送到中小学体育教师的面试招聘现场。凭借汪教授的大力推荐和毕业生过硬的专业素质,硬是把学院的就业率从全校的倒数第一提升到了目前的100%就业。如今,汪晓赞还建立了全国第一所“体育教学行为分析实验室”,将体育教育研究引入到大数据时代。 郑祥民教授 精彩的课堂总在野外 有着近30年教龄的郑祥民教授,是地理学国家理科基地主任、教育部地理教指委副主任。但他在繁重的科研以及担任博导、硕导之外,还十分热心地给本科生上课。 郑祥民教授的“特长”,是把野外实践与日常教学有机衔接。“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对于地理学来说再合适不过了。野外实践应当成为地理学教学的特色和重要的组成部分。”他说,“我国地域辽阔、地理内容繁多、类型差异显著,传统的野外实践教学往往局限于局部区域,对学生感悟地理学的系统性、全面性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这个缺陷不仅对学生后续的研究和发展造成了障碍,也成为地理学拔尖人才培养的瓶颈。所以,我就想到了要建设高校野外联合实践教学这个项目。”如今,由他担任总召集人的“创建高校野外联合实践教学共享体系,探索地理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项目,已进入了第七个年头。从2009年最初参与的7所地理学国家理科基地高校,到包括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在内的20余所地理学科主要高校,再到联合香港中文大学、高雄师范大学、台北市立教育大学和美国纽约大学等海内外高校,共有350余名学生、150人次教师参与其中,行程累计高达25000公里。 郑教授整合了全国地理学理科基地高校的野外实习资源和师资力量,探索自然地理学跨区域野外实践教学新模式,并编写了系列指导教程,在获评“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同时,创新了拔尖人才的培养模式。在华东师大,每届参加这项联合实习的学生,专业素养获得了极大提升,近八成人都能免试直升研究生。(王蔚) (新民晚报)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贵州立法破解职业教育发展困局
·39所高职院校在川单独招生 文化考试统一命题
·华东师大颁发首届教学贡献奖 获评杰出重奖10万
·复旦大学启动校院两级管理体制等配套改革
·安师大传媒学院黎泽潮因著作抄袭被免去副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