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学前融合教育不是随班“混”读 2012年12月24日这一天,我成为“唐氏儿”清清的专职教师。当奶奶搀扶着清清,把他领到我面前,面对孩子呆滞的目光和带有明显“唐氏儿”特征的脸庞时,一种爱怜在我心中油然而生。 摸索中前行 据奶奶描述,清清会走路,会和人打招呼,会一些简单的技能。可是真正接触下来,我发现事实并非如此。4岁半的他,犹如刚学说话的婴儿,只会发单音节,手上也没力气,喝水时连水杯都端不住,需要人搀扶才会用脚尖踮着走路。这让拥有20多年教龄的我一下子懵了。没有可借鉴的经验,没有外援,我翻阅了很多与“唐氏儿”有关的资料文献,并保持着记录清清生活细节的习惯,摸索着一个又一个适合清清的教育方式。 我从“贴身保姆”做起。教清清喊“尹老师”的时候,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三遍……不厌其烦,他却依然含糊不清地喊“尹×师”。就在我快要绝望的时候,奇迹发生了。有一天早上,清清去上厕所,我紧紧跟在身边保护他。只见他一边嘘嘘,一边笑眯眯地抬头看着我。等他嘘嘘完了,我蹲着帮他提了提裤子,突然,清清小手搭在我胸口,喊了一声“尹老师”。声音不大,但对我来说却犹如天籁,我激动地抱住清清,让他再喊一声。清清又大声地喊了一声“尹老师”,脸上的笑容愈发地灿烂。 课题研究助力融合教育 2013年1月下旬,江苏省学前融合教育研究小组,在我园组织学前融合教育沙龙学习。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融合教育”这个名词。在各级专家的帮助和领导的支持下,我们成立了“十四所幼儿园唐氏儿学前融合教育研究”小组,“唐氏儿学前融合教育的个案研究”也获得省级课题立项。为了提高研究的效果,我们还邀请了清清的爸爸当编外研究组员,将幼儿园中尝试有效的教育方法在家里运用,并将效果及时反馈给我们。 研究任何事物,资料收集整理都不可或缺。从接手清清的第一天,我就有一个习惯,随时抓拍清清的各种照片。我参照陈鹤琴给自己孩子记录的日记模式,为清清创建了《幼儿园融合教育图文集》,并在观察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自编了唐氏儿学前融合教育课程教材。每次组织教育活动前,我都认真备课,制定出清清和普通幼儿的教学活动目标。在集体活动中,充分运用多种教育策略和教育形式,使教育活动既能符合普通幼儿发展的需要,又能让清清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教育活动结束后,我会在第一时间分析影像视频资料,来评估课程实施的效果。 给予特别支持 当清清逐渐适应幼儿园生活后,我引导清清参加班级集体活动,鼓励孩子们和清清交朋友。平时其他教师开展教育活动,我会提醒这位教师让清清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而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则引导清清注意倾听同伴的回答,并让清清重复表达。 为了让孩子们能接纳长相特别的清清,我组织了一次“拥抱清清”活动,让清清体会到孩子们对他的友爱,也让孩子们学习表达爱意和关心。渐渐地,孩子们和清清相处得越来越融洽。清清有了好朋友阿奇和小宇,我有意识地经常表扬阿奇和小宇,常常用“阿奇老师”和“小宇老师”来称呼他们,这让两个孩子特别高兴,干什么都有劲儿,在班上的人气旺极了。孩子们慢慢被带动起来,每一个孩子都想当清清的小老师。于是,我趁热打铁,依次设计了“转组小老师”、“指定小老师”、“爱心小老师”活动,推进孩子们和清清之间生生互动的融合教育。 尝试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清清对音乐活动和社会活动非常感兴趣,孩子们也觉得和清清在一起挺有趣,“小老师”当得一板一眼。但是我渐渐感觉到,有些融合活动会出现普通孩子“吃不饱”、清清却觉得难度高的情况。尤其是数学活动,清清对数字认识模糊,使我无法将活动流畅地进行下去。再次请教专家之后,我调整教育目标,从加强清清的技能培养着手,为他将来踏入社会打基础。 时间过得很快,清清从中班升入了大班。他现在已经是园里的小名人了,人人都认识他、爱护他。他的快乐显而易见,他的进步有目共睹。随着对“唐氏儿学前融合教育”研究的深入,我深深感受到,融合教育不是让融合的孩子随班“混”读或只随不读,而是教师在进行融合集体教育活动时,不仅要面向全体幼儿,更要兼顾特殊幼儿的个别辅导。 (中国教育报 单位:江苏省南京市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四研究所幼儿园)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新生代海归在成长:创业意愿强 青睐新兴产业
·韩国妈妈是如何把孩子送入世界名校?
·"80后"海归京郊当农民 从种到收全程直播
·英国牛津剑桥大学文凭“溢价” 等于7600英镑
·中国高校将为老挝金融系统做汉语培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