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考研加油绽 > 教育要闻 > 正文
教学科研问题不能被表象迷惑
来源:
发布时间:2014-11-05 08:21
分享到:

  原标题:教学科研问题不能被表象迷惑

  近日,河北省邯郸市广泰中学实行“教师全程随班办公”模式。通过“一拖二”的办公室与教室的特殊改造,学校每个教室后部设有班主任办公室,班主任通过办公室窗户能够零距离随时观察每位学生,在办公室随时掌握班级动态,全面了解学生学习兴趣、听课状态、自学习惯等,第一时间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或规律,及时有针对性地介入解决问题。

  相关照片在网上引起热议,很多人的观点是:这是班主任在盯梢、监督学生,不利于鼓励学生自律。如果站在教师“管理”学生的角度,这种分析是正确的,可如果从教师服务学生角度,却不难发现,把教室作为教师的办公室,在按班级建制的教学模式中,有利于增加班主任老师和学生的沟通,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也让班主任把更多时间投入到教学中。

  如果把班主任当成学生“监工”,这不利于增强师生沟通,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如果希望教师多了解学生想法,参与学生课间活动,培养和学生的感情,那么,班主任把教室作为办公室,不失为一种积极探索。有必要跟踪这种探索的实施效果,听取班主任、任课老师、学生和家长的意见,而不是简单认为老师以此加强对学生监督。如果调查结果告诉我们这种形式确实是强化了对学生监督,学生对此抗拒,感到压抑,那么学校就要反思这一做法。

  这提醒教育观察者不能被表象迷惑。推行教育改革也是如此。我国中小学近年引进了国外一些学校的做法,但效果甚微,根源在于国内缺乏这些措施生长的制度环境。如果出发点只为了制造教育政绩,不从根本上改革管理、评价制度,很难真正起到效果。比如我国近年引进教师轮换制度,却没有看明白国外为何有条件实施这一制度。与之相对应,国外实行国家教公务员()制,以及教师同行评价制。如果只引进轮换制,却不推行配套制度,就让改革浮于表面。

  对学术问题也是如此,不能治标不治本。最近,“中国性学第一人”潘绥铭因科研资金使用不明遭处分,受到社会舆论同情。据媒体报道,潘教授是因采访性工作者,向对方支付报酬,可对方无法出具发票而受处分。很多人由此质疑科研经费报销制度,认为规矩太多,导致做科研就得冒违规风险。这确实有道理。可是,解决办法不是不要报销规定,怎么花钱全由研究者说了算—以前,就有研究人员拿洗脚费发票去报销,舆论纷纷质疑科研经费管理混乱,进而要求严格科研经费管理。这些浮于表面的解决方案经常彼此打架。

  我国学术管理的实质问题是严重的行政主导,对学术经费使用实行行政监管,学术研究预算由行政部门审批,执行预算由行政监控。这貌似很严格,却违反学术规律,限制了学术研究活动,诱使学者把精力用在折腾经费上。科学合理的学术管理首先要把学者收入和研究经费分离,学者按聘用合同享有年薪,不得从科研经费中提取个人收入。现在,学者收入和研究经费混在一起,也就说不清道不明。此外,研究经费使用是否合理,应接受学术同行委员会评价,有独立的财务审计,并接受公众监督。如果有同行评价委员会,针对潘教授的田野调查开支,也就会有是否符合学术伦理的讨论,而非现在各说各话。

  不从根本上改革学术管理制度,就会出现这样的尴尬:当学术经费被侵占、套用时,舆论纷纷要求加强监管;而当研究人员受经费管理限制时,大家又质疑规定“太死”。要不要调整报销规定,都只是表面文章,且可能进退失据—放松报销规定,不少研究者就会以各种名目套取科研经费;而严格报销规定,一些老实人会受限制,不老实的人依旧会弄来一大堆假发票套取经费。

  我国当前的教育和学术问题,日益变得纠结和复杂,都因在讨论和解决这些问题时,只看表面,不深入实质,于是往往治标不治本。而对于治标不治本,舆论的普遍态度,也很暧昧,抱着不能一步治本就先治标的心态。就这样,解决教育和学术问题,就满足于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中国青年报)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一老师向学生发反堕胎宣传物 吓得孩子想哭  ·33所高校剧目角逐中国校园戏剧奖  ·武汉公安重拳治理“高校圈”秩序  ·教学科研问题不能被表象迷惑  ·北师大回应“开设文学创作专业”:学生有潜力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