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主办的“2014中国国际教育年会”于10月24日-26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本届年会的主题关注个人职业发展,符合时代要求,希望借助年会这一国际化平台,让与会者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及世界教育的最新发展趋势,探讨教育包括国际教育对培养现代社会所需的各类人才所起的作用和成功经验,帮助政府部门完善相关政策,帮助与会的教育工作者更好地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能力,推动校企合作。以下是论坛嘉宾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的处长乔文君发言稿件: 乔文君:感谢邵巍秘书长对我们单位这么高的评价,谢谢!各位来宾,先生们、女士们,上午好!首先我要给大家说明一下,本来站在这里和大家交流的应该是我们学位中心的王立生(音译)主任,但是由于身体的原因,他就不能出席这次活动了。他也特地让我转达向各位的歉意和问候。他本人也非常重视这次活动,亲自修改审定了演讲稿。从国际人员交流流动质量的角度,介绍了中国学位认证的有关工作。 近20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老百姓生活水平和对不同文化背景教育的需求的不断提升,特别是近年来,人民币升值直接降低了留学 () 的成本,同时,出国留学的门槛也有降低的趋势。中国出国留学的规模一直呈现增长趋势。在出国留学人数持续快速增长的过程中,随之而来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学位证书、成绩单等教育材料认证和认可的问题。前些年大家也知道出现了一些中国在国外留学的学生所持的教育背景材料造假的问题,也引发了治安的问题,甚至是两国的外交纠纷。这些现在的存在都不利于国际跨境人员交流的健康发展。 从另外一个方面讲,国外的教育机构,国际招生部门的工作人员也向我们反映,中国的教育体系比较庞大,各类教育比较复杂,他们每年对中国学生递交的教育背景材料审核费时、费力,而且往往把握不太准确。所以,从国外的角度来看,也有认证的需求。为此,中国政府为了从源头上加强对学位证书的管理,严厉打击学位证书的制价范假行为,保护证书持有者的合法权益,维护我国学位及教育文凭的国际声誉,保障跨境教育人员的交流质量,切实履行中国在国际双边、多边学位互认公约中承担的义务。经教育部等部门的同意,2000年就开展学位证书的认证工作,同时也负责外国的学位与我国学位对应关系进行评估咨询的工作。 近年来,我们在这个领域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方面我们开展了大量的常规性的认证工作,在一定的范围内,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跨境人员教育交流重材料造假的现象。我们提供的认证服务现在是不需要申请人到现场递交材料,都是通过我们开发的一个工作平台进行网上申请。整个过程都能在网上实现实时的跟踪和结果的核验,极大的方便了申请人和报告的使用方。目前我们认证报告的内容包括证书持有人的自然信息,证书颁发机构的合法性,证书的类型和层次,以及证书的真实性和学术评价。这些信息都有助于国外的招生机构准确审核申请者的教育背景。 近年来,在学位认证工作的基础上,我们一方面积极促进主导资历认证认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搭建跨境教育质量保障国际合作平台,推动研究和制定国际高等教育资历认证认可的有关规则和标准,促进资历认证认可领域的双边、多边和全球性、区域性的合作。如针对中国留学生的主要留学目的地欧洲,在学位中心的主导下,在亚欧会议平台上我们提出了构建亚欧高等教育资历认可合作机制的建议,从加强认证认可专业机构的信息沟通,增进相互料增强彼此互信做起,制定切实有效的落实措施,针对在高等教育资历认证认可领域存在的具体问题和障碍,建立区域互通互联的纽带和桥梁,形成沟通与合作的长效机制。 学位中心参与制定了亚欧地区高等教育资历互认协作宣言,也简称北京宣言,呼吁亚洲和欧洲之间在教育资历认证领域应开展合作和交流,建立一个常态化,具有可操作性的亚欧高等教育资历认证认可合作机制。亚欧会议成员国之间应采取相同对等的认证认可原则和规则,保证人员流动的平衡性和质量。亚欧会议各成员国国家资历认证信息中心之间,亚欧区域联盟之间应建立紧密合作机制,在资历认证和信息交流等方面开展务实的合作。就北京宣言亚欧区域成立了落实的工作组,王立新先生就是该工作组的组长。现阶段工作组制定了三项行动计划,正在分步骤的稳步推进。 另一方面我们还开展了相关的学位对比研究,以提升认证的层次和内涵。目前,我们的学位认证的科研工作已经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认证的服务工作的水平和层次有望进一步提升。 经过研究我们发现,国家资历框架是国际上进行文凭对比认可的一个有力工具。当前,世界很多国家都在努力构建自己的国家资历框架体系。国际劳工局的研究报告表明,2010年世界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建立或者正在建立国家的资历框架体系。资历框架是指对本国的文凭结构和教育体系进行认真的研究、梳理,并用国际惯用的资历框架形式加以描述。建立国家资历框架体系,既是规范本国教育管理,保障本国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又是国际间资历比较,资历互认的重要工具。为了落实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委托学位中心的中外资历对比,资历评价的任务和要求,近两年来,学位中心也下大力气开展了中外学位资历的对比研究工作。 我们首先从国家资历框架入手,加强对不同国家地区间的资历框架的调研、考察和对比研究,解决资历框架互认的有关问题。为使学位文凭资历对比研究更有针对性,更富有实效性,我们还与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开展了区域合作,形成了一些研究报告。 以上这些研究工作为跨境人员流动中的资历认证认可提供了依据,提升了中国学位认证与评价的层次和水平,为跨境人员交流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目前我们已经在部分的学位认证报告中加入了对学位的对比评价内容,丰富了认证报告的内容。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学位中心已经为四十几万申请人提供了专业化,权威性的认证服务,学位中心出去的认证报告已经伴随着申请人在留学、移民、劳务等领域走遍了世界五大洲的几十个国家,并受到了国外有关部门的肯定和好评。 中国学位认证已经成为他们审核和选拔录用人员,审核教育背景的重要手段。今后我们会推动中国学位认证进一步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为维护国际人员流动的正常秩序和保障国际人员流动的基本质量做出更大的贡献,谢谢大家!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教育史上的今天]2006年加强国家重点学科建设
·日本大学:漫画《神探柯南》作者毕业于此
·新西兰林肯大学:南半球最早做农业的教育机构
·伯明翰城市大学:课程是以实用性为主
·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中国学生要多参与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