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考研加油绽 > 教育要闻 > 正文
人民日报:加大替考的违法成本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6-20 08:03
分享到:

  要想拆除替考产业链,必须把成本提高到让交易进行不下去的地步才行

  替考按说不新鲜,从晚唐的温庭筠到清朝的科场舞弊案,代不乏人。但日前事发的河南替考案,仍让人们感到触目惊心。

  细查这次替考案,虽然只是个别人上下其手,但已经出现了产业集群式运作的某些特征,上下游分工明确,配套措施到位,提供找枪手、伪造证件、打通考场环节等一条龙服务。而且想当枪手还要看你资质够不够,先测试几次,通过了才能去替考。这都出现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程序了,能不叫人错愕?

  我们知道,规模经济、产业集群的生产效率是小作坊无法比拟的,它能把各种生产要素高效聚合起来,释放出巨大的产能。中国制造业之所以不怕竞争,就是因为我们有着完整的产业链条。

  产业链的能量是中性的,用在经济发展,自然有利民生。但要是高考()替考也发展成产业链,各相关方都参与分肥,那危害同样也是巨大的,祸害的不只是当期考生,还会对教育公平、社会公义造成极大的冲击。

  幸运的是,国家对于高考的监管一向毫不松懈,对替考等舞弊行为从来都是严打严判。河南替考案案发以来,有关部门也表示将彻查到底,对相关人的处理毫不手软。

  事后严查固然重要,事前震慑也必不可少。如何避免高考替考产业化?产业链围绕供需而生,供需就是买卖。正常的商业活动中,买卖的核心问题是要降低交易成本,增加交易机会。反过来说,要想拆除替考产业链,必须把成本提高到让交易进行不下去的地步才行。只要交易成本剧增,枪手不敢上场,考生不敢买考,中介不敢造次,那替考交易量自然就会大幅萎缩,形不成气候。

  雍正年间,如发现替考现象,枪手雇主都充军,乾隆年间干脆都斩了。这是把替考的交易成本抬高的极端例子,我们今天当然不能照搬,但其中的惩治思路值得古为今用。如果高考是天下第一考,那么替考的风险怎么也得数一数二地高,才衬得上高考的地位吧。熊 建

(人民日报)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北大“一个人毕业照”主角:曾强烈想换专业  ·江苏高校回应宿舍楼入住多年未验收 因资金困难  ·山东教育厅副厅长致信媒体:不要炒作状元  ·广州高校学生发起百人裸跑要求校方安装空调  ·重庆边远乡村教师获岗位生活补助 每月200元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