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迎来一个呼唤教育家的时代!因为我们的教育正处于一个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急剧变革的时代。 我们正处于一个教育家匮乏的时代,因为我们的教育已经被极端功利主义所绑架。这种被极端功利主义所绑架的教育,导致人们对教育本原的一系列认识都是扭曲的。在这种极其贫瘠的教育土壤中,教育家的成长是极其困难的。 每个人从娘胎里生下来,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生命个体,都有其独立存在的生命价值和生命尊严。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引发每个人积极向上的生命价值,将每个人的生命价值发扬光大。尊重每个人的独立人格,尊重和弘扬每个人的生命价值,既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必然归宿。 教育是人类社会独有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这种社会活动的本质体现为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对人的一种独特的人文关怀。这就是:尊重每个人——从父母哪里遗传下来的个体体征、智力特点、性格特征,以及出生之后从他所处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所习得的一切成果,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一句话,教育要尊重每个来到你面前的孩子,你没有权利选择每个不同的孩子。遗憾的是,在当下的中小学教育话语体系中,抢夺所谓优秀生源成为一大景观。就连一些小学,也要通过各种名目的测试,去选拔所谓优秀的学生。学校需要的似乎不是一个个具有各种发展潜质的人,而是能够在各种考试中获得高分的学生。分数高的学生就是好学生,至于各门学科的分数总和构成的学生成绩的高低与学生个性发展之间具有什么关系,并没有谁去关注;学生入学后,人们关注的仍然是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而不是活生生的正在发展中的人,更不是学生在发展中呈现出的多姿多彩的富有个性的、学科的甚至职业性向的分化与素质发展。当中小学校长们口口声声生源质量差、生源质量好的时候,你心目中在乎的已经不是真正的教育,而是在升学竞争的名利场上你所能攫取的那份蛋糕有多大!能不能悦纳来到你面前的每个孩子,这是我们衡量中小学校长教育家情怀的第一把标尺。 教育必须从每个不同孩子的个体差异出发。在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就是改进孩子身上那些消极的因素,弘扬那些积极的因素,并在这种改进与弘扬中,引领、帮助和促进每个人的成长与进步。尊重差异,利用差异,改进差异,优化差异,弘扬差异,是教育的本质规律。遗憾的是,在许多中小学校长的教育管理话语体系中,我们常常能够听到优秀生、待优生、待转化生这样的概念,似乎学校教育的任务就是通过“补差”去“培优”。而这里的“差”与“优”,就是学生各门功课考试成绩之和,成绩高的就是“优生”,成绩低的就是“差生”。这种教育说到底是一种消灭差异的教育,与培养全面而有个性的一代新人的教育宗旨是背道而驰的。真正的教育,应该直面每个学生的差异,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只有尊重每个人的具体的差异,才能真正尊重学生这个人。尊重人的本质体现,就是尊重每个人的个体差异。能不能尊重每个孩子的差异,这是我们衡量中小学校长教育家情怀的第二把标尺。 长期以来,不少中小学校长信奉的优秀学生的标准,就是“分数+听话”,即只要考试成绩高、听老师的话,就是好学生。正基于此,在学校教育中,人们在两个方面不断地扼杀学生的个性:一是学校、老师、家长一概反对学生学习应试无关的学科学习与实践活动,这就从根本上扼杀了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可能性;二是对于学生挑战现成世界及其秩序的各种行为一律严格禁止,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学生独立人格成长的可能性。教育本来如台湾著名医生游乾桂先生所言:“严格说来,教育的实践并不太难,只要把人放到对的位置就行了,如同禅宗所言‘鱼在水中,鸟在青天’,可是何以我们偏偏使鱼在青天,鸟在水中呢?”学校教育必须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课程。能不能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这是我们衡量中小学校长教育家情怀的第三把标尺。 当我们的教育,沿着“以分取人,消灭差异,歧视个性”的路径演进的时候,中国也就没有了真正的教育,剩下的就是彻头彻尾的功利主义的升学教育了。 只有尊重差异,才有对人的真正尊重。只有尊重人,才有真正的教育。 忘掉分数,留下人,培育人,成就人!这是我对有志于成为教育家的中小学校长们的终极期盼。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北京区级体育传统校走进死胡同 曾是特长生升学
·云南7少年划废弃船溺水仅1人生还 幸存者讲述
·“书霸”一年借书398本 写500多页读书笔记
·择校禁令向钱权开刀:难抵利益诱惑 难拒特权
·南开大学官方微信形象 "指尖上的南开"受
|